|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 西北师范大学及美术系的发展历史 | 第14-22页 |
| 2.1 西北师范大学发展概述 | 第14-15页 |
| 2.2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历史沿革 | 第15-22页 |
| 2.2.1 艺术系成立前的面貌 | 第15-18页 |
| 2.2.2 艺术系建立到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 | 第18-19页 |
| 2.2.3 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撤回到改革开放前美术系的状况 | 第19-20页 |
| 2.2.4 改革开放后美术系的发展 | 第20-22页 |
| 3 美术系专业课程体系演变与学科建设 | 第22-35页 |
| 3.1 不同时期的专业课程设置 | 第22-31页 |
| 3.1.1 解放前的专业课程状况 | 第22页 |
| 3.1.2 艺术系建立后主要的课程 | 第22-24页 |
| 3.1.3 兰州艺术学院至改革开放前课程状况 | 第24-26页 |
| 3.1.4 改革开放后专业与课程的变化 | 第26-31页 |
| 3.2 办学理念与学位点的健全 | 第31-35页 |
| 3.2.1 办学理念的形成 | 第31-33页 |
| 3.2.2 学位点的健全 | 第33-35页 |
| 4 不同时期主要师资介绍 | 第35-48页 |
| 4.1 1950年筹建艺术系的教师 | 第35-38页 |
| 4.1.1 吕斯百 | 第36页 |
| 4.1.2 刘文清 | 第36-37页 |
| 4.1.3 韩天眷 | 第37页 |
| 4.1.4 洪毅然 | 第37页 |
| 4.1.5 黄胄 | 第37-38页 |
| 4.2 1958至1962年兰州艺术学院时期任教的教师 | 第38-41页 |
| 4.2.1 常书鸿 | 第39页 |
| 4.2.2 汪岳云 | 第39-40页 |
| 4.2.3 张阶平 | 第40页 |
| 4.2.4 陈兴华 | 第40-41页 |
| 4.2.5 娄傅义 | 第41页 |
| 4.3 1962年后任教的教师 | 第41-43页 |
| 4.3.1 于衍堂 | 第41页 |
| 4.3.2 杨国光 | 第41-42页 |
| 4.3.3 陈昭 | 第42页 |
| 4.3.4 靳勒 | 第42-43页 |
| 4.4 不同时期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的教师 | 第43-48页 |
| 4.4.1 陡剑岷 | 第43页 |
| 4.4.2 王启民 | 第43-44页 |
| 4.4.3 王福曾 | 第44页 |
| 4.4.4 杨鸣山 | 第44-45页 |
| 4.4.5 陈则恕 | 第45页 |
| 4.4.6 廖国柱 | 第45页 |
| 4.4.7 张学乾 | 第45页 |
| 4.4.8 李永长 | 第45-48页 |
| 5 部分主要学术活动 | 第48-56页 |
| 5.1 美术理论成果综述 | 第48-49页 |
| 5.2 主要展览介绍 | 第49-52页 |
| 5.3 “请进来”与“走出去” | 第52-56页 |
| 6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地位与影响 | 第56-59页 |
| 6.1 甘肃地区高校美术院系与美术学院的关系 | 第56-57页 |
| 6.2 美术学院在全国的地位及对西北美术发展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 附图 | 第65-83页 |
|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记事年表 | 第83-85页 |
| 附录一 | 第85-88页 |
| 附录二 | 第88-95页 |
| 附录三 | 第95-99页 |
| 附录四 | 第99-102页 |
| 附录五 | 第102-108页 |
| 附录六 | 第108-111页 |
| 后记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