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变化环境下资水流域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4 变化环境下径流演变归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5 SWAT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流域概况、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3-32页 |
2.1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页 |
2.2 研究数据来源 | 第23-25页 |
2.3 研究方法简介 | 第25-32页 |
2.3.1 累积距平法 | 第25-26页 |
2.3.2 Mann-kendall法 | 第26-27页 |
2.3.3 滑动t检验法 | 第27页 |
2.3.4 滑动平均法 | 第27-28页 |
2.3.5 Morlet小波分析 | 第28-29页 |
2.3.6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 第29页 |
2.3.7 双累积曲线法 | 第29-30页 |
2.3.8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资水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历史演变分析 | 第32-49页 |
3.1 资水流域径流变化的基本特征 | 第32-36页 |
3.1.1 资水流域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分析 | 第32-34页 |
3.1.2 资水流域径流周期变化分析 | 第34页 |
3.1.3 资水流域径流趋势突变分析 | 第34-36页 |
3.2 资水流域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 | 第36-41页 |
3.2.1 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分析 | 第36-39页 |
3.2.2 降水量周期分析 | 第39-40页 |
3.2.3 资水流域降水量趋势突变分析 | 第40-41页 |
3.3 资水流域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 | 第41-44页 |
3.3.1 资水流域气温的年际趋势分析 | 第41-43页 |
3.3.2 资水流域气温趋势突变分析 | 第43-44页 |
3.4 资水流域潜在蒸散发变化的基本特征 | 第44-48页 |
3.4.1 资水流域潜在蒸散发的计算 | 第44-45页 |
3.4.2 资水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年际变化趋势 | 第45-47页 |
3.4.3 资水流域潜在蒸散发趋势突变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资水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 第49-57页 |
4.1 降水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贡献率分析 | 第49-52页 |
4.2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4.3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径流量的定量分析 | 第54-56页 |
4.3.1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 第54-55页 |
4.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基于SWAT模型的资水流域水文模拟 | 第57-69页 |
5.1 SWAT模型原理及结构 | 第57-58页 |
5.2 SWAT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 第58-62页 |
5.2.1 气象数据库构建 | 第58页 |
5.2.2 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 | 第58-60页 |
5.2.3 土壤数据库构建 | 第60-62页 |
5.3 资水流域SWAT模型的建立、率定及验证 | 第62-66页 |
5.3.1 SWAT模型的构建 | 第62-63页 |
5.3.2 SWAT模型的率定及验证 | 第63-66页 |
5.4 基于水文模拟的径流变化分析 | 第66-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硕士学习阶段所发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经历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