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抗抑郁增效作用及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6-2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结果 | 第21-28页 |
1 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 第21页 |
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第21-22页 |
3 两组治疗副作用的比较 | 第22-23页 |
4 两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比较 | 第23页 |
5 抗抑郁疗效与炎症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6 两组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的比较 | 第24-25页 |
7 抗抑郁疗效与HRV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8 炎症水平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4页 |
1 针刺的抗抑郁增效作用 | 第28页 |
2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4 针刺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 | 第30-32页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思考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综述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 | 第40-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