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甘薯逆境胁迫和花青素合成相关micro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甘薯研究概述第10-11页
        1.1.1 甘薯简介第10页
        1.1.2 紫薯第10页
        1.1.3 甘薯基因组信息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 花青素研究概述第11-13页
        1.2.1 花青素的生理功能第11-12页
        1.2.2 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第12-13页
    1.3 逆境胁迫相关主要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MYB转录因子第13-14页
        1.3.2 bZIP转录因子第14页
        1.3.3 AP2/EREBP转录因子第14页
        1.3.4 SPL转录因子第14-15页
        1.3.5 甘薯逆境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5页
    1.4 植物miRNA研究进展第15-18页
        1.4.1 植物miRNA的生成机制第15-16页
        1.4.2 植物miRNA的作用机制第16页
        1.4.3 植物miRNA的生物学功能第16-18页
        1.4.4 miRNA的分离和鉴定第18页
        1.4.5 miRNA靶基因的鉴定第18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小RNA和降解组测序挖掘甘薯花青素合成及逆境胁迫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第20-42页
    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1.1 植物材料第20页
        2.1.2 试剂与仪器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4页
        2.2.1 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第20-21页
        2.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测序及数据分析第21页
        2.2.3 Small RNA文库的构建、测序及数据分析第21-22页
        2.2.4 已知miRNA的预测第22页
        2.2.5 新miRNA的预测第22页
        2.2.6 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第22页
        2.2.7 降解组文库的构建、测序及数据分析第22页
        2.2.8 靶基因鉴定及剪切位点第22-23页
        2.2.9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第23-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36页
        2.3.1 RNA质量检测第24页
        2.3.2 转录组测序结果第24-25页
        2.3.3 小RNA测序结果第25-27页
        2.3.4 已知miRNA的鉴定第27-28页
        2.3.5 新miRNA的鉴定第28页
        2.3.6 miRNA差异表达分析第28-29页
        2.3.7 降解组测序信息第29-30页
        2.3.8 靶基因剪切位点的鉴定第30-31页
        2.3.9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GO和KEGG分析第31-33页
        2.3.10 甘薯花青素合成和逆境胁迫相关miRNA第33-36页
        2.3.11 miRNA及靶基因的qRT-PCR验证第36页
    2.4 讨论第36-42页
        2.4.1 甘薯高通量测序第36-38页
        2.4.2 甘薯花青素合成相关miRNA第38-39页
        2.4.3 miRNA-target调控甘薯花青素合成模型第39页
        2.4.4 甘薯响应逆境胁迫的miRNA第39-40页
        2.4.5 花青素积累对植物抗逆胁迫的影响第40-42页
第三章 甘薯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MYB转录因子全基因组分析及逆境胁迫响应第42-52页
    3.1 试验材料第42页
        3.1.1 植物材料第42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42页
    3.2 试验方法第42-43页
        3.2.1 MYB转录因子的鉴定与理化性质分析第42页
        3.2.2 MYB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结构分析第42-43页
        3.2.3 R2R3-MYB类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第43页
        3.2.5 qRT-PCR检测干旱和盐胁迫下ItbMYB基因表达第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3.3.1 MYB家族成员鉴定与理化性质分析第43-44页
        3.3.2 MYB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44-45页
        3.3.3 MYB基因结构和基序组成分析第45-48页
        3.3.4 R2R3-MYB类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第48页
        3.3.5 R2R3-MYB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第48-49页
        3.3.6 R2R3-MYB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第49-50页
    3.4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IbMYB4-like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2-60页
    4.1 试验材料第52页
        4.1.1 植物材料第52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52页
    4.2 试验方法第52-54页
        4.2.1 基因的克隆第52-53页
        4.2.2 大肠杆菌转化与阳性克隆筛选第53页
        4.2.3 IbMYB4-lik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3-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4.3.1 IbMYB4-like基因的扩增第54页
        4.3.2 IbMYB4-like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4-59页
    4.4 讨论第59-6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2页
Abstract第72-74页
附录第76-86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沉陷区混播小冠花和无芒雀麦对牧草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常规粳稻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