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词表 | 第9-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唾液 | 第12-13页 |
1.1.1 唾液中的有机成分 | 第12-13页 |
1.1.2 的无机成分 | 第13页 |
1.2 唾液分泌的影响因素 | 第13-18页 |
1.2.1 唾液成分与年龄的关系 | 第14-16页 |
1.2.2 唾液成分与饮食喜好的关系 | 第16-17页 |
1.2.3 药物摄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唾液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 唾液的采集 | 第18-20页 |
1.3.1 唾液的采集方式 | 第18-19页 |
1.3.2 刺激性唾液的采集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唾液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36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试剂与材料 | 第22页 |
2.3 仪器 | 第22-2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2.4.1 唾液采集方式确定及唾液流率测定 | 第23-24页 |
2.4.2 唾液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2.4.3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2.4.4 唾液脂肪酶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2.4.5 唾液碳酸酐酶Ⅵ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页 |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6.1 唾液采集及处理方式对生化指标的单一影响分析 | 第28-31页 |
2.6.2 刺激及采集方式对唾液生化指标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 第31-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中国人群唾液分泌与年龄及衰老间的关系 | 第36-59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试剂与材料 | 第36页 |
3.3 人群筛查及招募 | 第36页 |
3.4 唾液采集 | 第36-37页 |
3.5 唾液pH及无机离子含量测定 | 第37页 |
3.6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3.7 人群分布及基本信息统计 | 第38-39页 |
3.8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9-57页 |
3.8.1 唾液基础指标及parafilm刺激作用在人群中的影响 | 第39-40页 |
3.8.2 唾液生化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40-43页 |
3.8.3 唾液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 | 第43-46页 |
3.8.4 年龄为控制变量的唾液生化指标偏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3.8.5 唾液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3.8.6 唾液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3.8.7 唾液生化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51-53页 |
3.8.8 唾液分泌组间的的唾液生化指标差异 | 第53-5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唾液分泌与饮食喜好及味觉敏感度的研究 | 第59-75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试剂与材料 | 第59页 |
4.3 仪器与装置 | 第59页 |
4.4 中国人群饮食喜好调查 | 第59-60页 |
4.5 味觉敏感度测定方法 | 第60页 |
4.6 味觉敏感度受试者招募 | 第60页 |
4.7 味觉样品贮备液制备 | 第60-62页 |
4.7.1 样品制备 | 第61页 |
4.7.2 给样及样品评价方法 | 第61-62页 |
4.8 数据处理 | 第62-63页 |
4.9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4.9.1 测试人群饮食喜好结果统计 | 第63-65页 |
4.9.2 饮食喜好调查结果的聚类分析 | 第65-68页 |
4.9.3 不同饮食喜好组间的唾液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 第68-70页 |
4.9.4 味觉敏感度与唾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4.9.5 味觉敏感度与饮食喜好分组间的差异分析 | 第72-73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5-76页 |
第6章 创新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一 中国老年人的唾液分泌及口腔生理学以及对饮食行为的影响调查研究 | 第83-88页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