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 复叶耳蕨属的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1.1 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形态学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孢粉学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细胞学研究 | 第13页 |
1.2.4 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13-14页 |
1.2.5 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 | 第14-15页 |
1.2.6 分类学处理 | 第15-16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18-21页 |
2.1 标本查阅 | 第18页 |
2.2 野外考察 | 第18页 |
2.3 鳞片观察 | 第18-20页 |
2.4 孢子形态的观察 | 第20-21页 |
3. 根状茎形态 | 第21-31页 |
3.1 观察结果 | 第21-22页 |
3.2 分析讨论 | 第22-31页 |
3.2.1 根状茎形态对复叶耳蕨属植物种类分类的重要性 | 第22-25页 |
3.2.2 特殊的根状茎形态是种的区分依据 | 第25-31页 |
4. 鳞片形态 | 第31-46页 |
4.1 鳞片的形态特征 | 第31-33页 |
4.2 观察结果 | 第33-38页 |
4.2.1 特殊的鳞片形态是种的区分依据 | 第35页 |
4.2.2 鳞片形态特征对复叶耳蕨属植物的种类分类的重要性 | 第35-38页 |
附图 | 第38-46页 |
5. 孢子形态特征研究 | 第46-57页 |
5.1 孢子形态特征 | 第46-48页 |
5.1.1 孢子特征 | 第46-47页 |
5.1.2 孢子形态 | 第47-48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5.2.1 孢子的形态特征 | 第48-49页 |
5.2.2 基于孢粉纹饰探讨复叶耳蕨属植物近源种间的关系 | 第49-51页 |
附图 | 第51-57页 |
6. 形态性状分析 | 第57-69页 |
6.1 根状茎 | 第57页 |
6.2 鳞片 | 第57页 |
6.3 孢子囊群 | 第57-58页 |
6.3.1 孢子囊群的着生位置 | 第58页 |
6.4 叶片形态 | 第58-62页 |
6.4.1 叶片形态 | 第58-59页 |
6.4.2 羽片形态 | 第59-62页 |
6.4.3 基于叶片形态对复叶耳蕨属植物的种类修订 | 第62页 |
6.5 叶脉 | 第62-63页 |
附图 | 第63-69页 |
7. 分类处理 | 第69-115页 |
7.1 属的描述 | 第69-70页 |
7.2 分种检索表 | 第70-72页 |
7.3 种类订正 | 第7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8-119页 |
发表文章 | 第118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