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涡旋真空泵的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1.2 涡旋真空泵的结构特点 | 第13-15页 |
1.2.1 涡旋真空泵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2 单侧涡旋齿和双侧涡旋齿的区别 | 第14-15页 |
1.3 课题来源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1.3.2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涡旋干式真空泵及有限元分析基础理论 | 第17-32页 |
2.1 涡旋干式真空泵的型线理论与主要参数 | 第17-22页 |
2.1.1 型线理论 | 第17-19页 |
2.1.2 涡旋泵的主要参数 | 第19-22页 |
2.2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22页 |
2.2.2 ANSYS软件简介 | 第22页 |
2.2.3 ANSYS分析步骤 | 第22-23页 |
2.2.4 单元的选择与分析过程 | 第23-27页 |
2.3 弹性力学的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2.3.1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 第27页 |
2.3.2 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 | 第27-29页 |
2.4 耦合分析基础理论 | 第29-30页 |
2.4.1 耦合场分析类型 | 第29页 |
2.4.2 载荷传递耦合分析 | 第29页 |
2.4.3 载荷传递耦合物理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机构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涡旋泵干式真空泵的几何模型及转子温度场分析 | 第32-51页 |
3.1 涡旋泵干式真空泵的几何模型 | 第32-42页 |
3.1.1 模型参数 | 第32-33页 |
3.1.2 涡旋干式真空泵的几何模型 | 第33-41页 |
3.1.3 转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2 转子温度场分析 | 第42-50页 |
3.2.1 转子的传热模型 | 第42-43页 |
3.2.2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3页 |
3.2.3 材料选择与网格划分 | 第43-44页 |
3.2.4 温度场分析的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3.2.5 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多场耦合下转子的静力学分析 | 第51-67页 |
4.1 热载荷作用下转子结构变形分析 | 第51-57页 |
4.1.1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51页 |
4.1.2 模型的约束条件 | 第51-52页 |
4.1.3 热载荷作用下的边界条件 | 第52页 |
4.1.4 热载荷作用下转子结构变形模拟分析 | 第52-57页 |
4.2 气体力作用下转子结构变形分析 | 第57-63页 |
4.2.1 气体力载荷下的边界条件 | 第57页 |
4.2.2 气体力载荷下的结构变形分析 | 第57-63页 |
4.3 惯性载荷作用下转子结构变形分析 | 第63-64页 |
4.4 多场耦合作用下转子的结构变形分析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转子动力学分析 | 第67-79页 |
5.1 前处理 | 第67-68页 |
5.2 模态分析 | 第68-73页 |
5.2.1 模态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 第68-70页 |
5.2.2 动涡盘的振型分析 | 第70-73页 |
5.3 谐响应分析 | 第73-78页 |
5.3.1 谐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73页 |
5.3.2 轴向气体力的计算 | 第73-74页 |
5.3.3 谐响应分析结果 | 第74-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A. ANSYS软件编写的命令流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