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导论 | 第16-45页 |
一、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第16-26页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第26-38页 |
三、研究进路、研究方法与研究概要 | 第38-43页 |
四、可能创新及不足 | 第43-45页 |
第一章 制度与有效性 | 第45-81页 |
一、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45-73页 |
(一) 制度之界分: 多纬度与综合体 | 第46-58页 |
(二) 制度的特征: 多元、趋同与渐进 | 第58-64页 |
(三) 制度的类型: 形态、路径与语境 | 第64-68页 |
(四) 制度的相关概念: 供给、均衡与变迁 | 第68-73页 |
二、有效性: 价值正当与效力达成 | 第73-78页 |
小结 | 第78-81页 |
第二章 制度有效性的界分 | 第81-103页 |
一、制度有效性: 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之统一 | 第81-97页 |
(一) 制度的内在有效性: 制度的合法性 | 第84-87页 |
(二) 制度的外在有效性: 制度的实效性 | 第87-97页 |
二、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构成 | 第97-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三章 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制度规则因素 | 第103-137页 |
一、制度规则的生成因素 | 第103-111页 |
二、制度规则的本体因素 | 第111-125页 |
(一) 制度规则的形式因素 | 第111-115页 |
(二) 制度规则的内容因素 | 第115-125页 |
三、制度规则的系统因素 | 第125-135页 |
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四章 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制度运行因素 | 第137-163页 |
一、制度的实施因素 | 第137-144页 |
二、制度的监督因素 | 第144-151页 |
三、制度的保障因素 | 第151-160页 |
四、制度的反馈因素 | 第160-161页 |
小结 | 第161-163页 |
第五章 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制度环境因素 | 第163-188页 |
一、制度环境因素概述 | 第163-166页 |
二、制度环境因素的构成 | 第166-186页 |
(一) 制度的政治环境因素 | 第166-171页 |
(二) 制度的经济环境因素 | 第171-174页 |
(三) 制度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174-177页 |
(四) 制度的文化环境因素 | 第177-183页 |
(五) 制度的心理环境因素 | 第183-185页 |
(六) 制度的自然环境因素 | 第185-186页 |
小结 | 第186-188页 |
第六章 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制度相关人因素 | 第188-213页 |
一、制度相关人因素概述 | 第188-193页 |
二、制度相关人因素的构成 | 第193-211页 |
(一) 制度相关人的偏好因素 | 第194-201页 |
(二) 制度相关人的能力因素 | 第201-204页 |
(三) 制度相关人的理念因素 | 第204-209页 |
(四) 制度相关人的道德因素 | 第209-211页 |
小结 | 第211-213页 |
结语 | 第213-2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20-238页 |
致谢 | 第238-2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42-24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