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超快速冷却技术机理及应用概述 | 第14-21页 |
1.2.1 超快速冷却技术简介 | 第14-17页 |
1.2.2 基于超快速冷却技术的强化机制 | 第17-19页 |
1.2.3 超快速冷却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1.3 管线钢强化、韧化及止裂理论综述 | 第21-24页 |
1.3.1 管线钢强化机制理论 | 第21-23页 |
1.3.2 管线钢韧化、止裂理论 | 第23-24页 |
1.4 贝氏体相变理论综述 | 第24-27页 |
1.4.1 贝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理论 | 第24-25页 |
1.4.2 贝氏体相变扩散机制理论 | 第25-27页 |
1.5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8-30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6.3 研究路线 | 第29-30页 |
第2章 超快冷下厚规格管线钢组织均匀性研究 | 第30-47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材料及工艺方案 | 第30-3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2.2 工艺方案 | 第31-32页 |
2.3 厚规格管线钢组织均匀性表征 | 第32-38页 |
2.3.1 微观组织及亚结构特征 | 第32-35页 |
2.3.2 有效晶粒尺寸 | 第35-37页 |
2.3.3 宏观硬度分布 | 第37-38页 |
2.4 厚规格管线钢强化机制 | 第38-42页 |
2.4.1 拉伸、Charpy冲击及DWTT性能 | 第38页 |
2.4.2 厚规格管线钢析出行为 | 第38-41页 |
2.4.3 不同强化机制对强度贡献程度 | 第41-42页 |
2.5 冷却速率对组织均匀性及DWTT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2.6 冷却策略对硬度均匀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超快冷下厚规格管线钢韧化及止裂机制研究 | 第47-70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48-50页 |
3.2.1 实验材料及TMCP工艺 | 第4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3.3.1 冷却工艺对管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2 冷却工艺对管线钢宏观织构的影响 | 第52-55页 |
3.3.3 不同冷却工艺下管线钢冲击及DWTT性能 | 第55-58页 |
3.4 厚规格管线钢韧化及止裂机制 | 第58-62页 |
3.5 厚规格管线钢断口分离机制 | 第62-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高冷速下厚规格管线钢组织细化行为研究 | 第70-97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案 | 第70-7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2-84页 |
4.3.1 冷却速率对相变开始温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4.3.2 微观组织及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 第74-78页 |
4.3.3 冷却速率对相变过冷度影响 | 第78-81页 |
4.3.4 不同冷却速率下实验钢有效晶粒尺寸 | 第81-84页 |
4.4 高冷速下管线钢微观组织细化机制 | 第84-95页 |
4.4.1 晶体学取向特征 | 第84-89页 |
4.4.2 变体选择性对组织细化的影响 | 第89-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厚规格管线钢组织调控策略研究 | 第97-120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贝氏体相变整体动力学概述 | 第97-98页 |
5.3 实验材料与方案 | 第98-99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8页 |
5.4.1 等温温度对相变行为的影响 | 第99-103页 |
5.4.2 等温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103-108页 |
5.5 管线钢相变动力学行为 | 第108-112页 |
5.6 管线钢中AF及BF相变行为 | 第112-117页 |
5.6.1 Avrami指数n值变化规律 | 第112-114页 |
5.6.2 AF及BF形成机制 | 第114-116页 |
5.6.3 管线钢组织控制策略 | 第116-117页 |
5.7 组织控制策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17-119页 |
5.8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工作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