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汽车维修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2.2 多模态交互的概念与应用 | 第12-14页 |
1.2.3 汽车辅助维修技术的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论文整体框架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增强现实交互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2.1 多模态交互理论研究 | 第18-22页 |
2.1.1 多模态信息的呈现类型 | 第18-20页 |
2.1.2 多模态交互的特点和优势 | 第20-21页 |
2.1.3 多模态整合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2.2 增强现实关键技术研究 | 第22-26页 |
2.2.1 增强现实的显示技术 | 第22-24页 |
2.2.2 增强现实的注册技术 | 第24-25页 |
2.2.3 增强现实的交互技术 | 第25-26页 |
2.3 多模态增强现实交互系统模型构建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汽车维修辅助功能模型 | 第28-38页 |
3.1 汽车维修市场现状及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 第28-29页 |
3.1.1 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1.2 汽车维修市场发展趋势 | 第29页 |
3.2 基于自主汽车维修环境的用户需求分析 | 第29-36页 |
3.2.1 用户特征描述 | 第29-32页 |
3.2.2 维修场景分析 | 第32-35页 |
3.2.3 用户行为分析 | 第35-36页 |
3.3 基于自主汽车维修环境下的用户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增强现实界面的用户视觉分配机制实验研究 | 第38-46页 |
4.1 实验背景 | 第38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38-42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38-3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4.2.4 实验原理 | 第41-42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42-45页 |
4.3.1 原始数据 | 第42-43页 |
4.3.2 注视频率 | 第43-44页 |
4.3.3 视觉停留百分比 | 第44-45页 |
4.4 界面信息布局的设计原则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汽车维修辅助系统设计 | 第46-60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汽车辅助维修系统信息架构设计 | 第46-48页 |
5.2.1 基于维修任务的模块划分 | 第46-47页 |
5.2.2 汽车辅助维修系统信息架构设计 | 第47-48页 |
5.3 操作流程与技术路径规划 | 第48-50页 |
5.4 系统视觉与交互设计 | 第50-59页 |
5.4.1 开发设备 | 第50页 |
5.4.2 车辆信息识别模块 | 第50-52页 |
5.4.3 车况查询模块 | 第52-54页 |
5.4.4 保养维修模块 | 第54-57页 |
5.4.5 记录提醒模块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A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