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总体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1 总体框架 | 第11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综述 | 第13-21页 |
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第13页 |
2.2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模型 | 第13-17页 |
2.2.1 波特的“钻石模型” | 第13-14页 |
2.2.2 “波特-邓宁”模型 | 第14-15页 |
2.2.3 Dong-Sung Cho的九因素模型 | 第15-16页 |
2.2.4 芮明杰教授的“钻石”修正模型 | 第16-17页 |
2.3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17-21页 |
2.3.1 国外研究 | 第17-18页 |
2.3.2 国内研究 | 第18-21页 |
3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3.1 江西省总体经济发展概况 | 第21页 |
3.2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总体的发展水平 | 第21-22页 |
3.2.1 总投入 | 第21页 |
3.2.2 总产值和总效益 | 第21页 |
3.2.3 科技发展水平 | 第21-22页 |
3.3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状况 | 第22-24页 |
3.3.1 生产要素 | 第22页 |
3.3.2 需求条件 | 第22-23页 |
3.3.3 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状况 | 第23页 |
3.3.4 机遇 | 第23-24页 |
3.3.5 政府 | 第24页 |
3.4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4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 第26-41页 |
4.1 SPSS软件介绍 | 第26页 |
4.2 评价分析方法介绍:因子分析法 | 第26-27页 |
4.2.1 因子分析法的概述 | 第26-27页 |
4.2.2 因子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 第27页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0页 |
4.3.1 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7-28页 |
4.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4.4 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江西省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 | 第30-41页 |
4.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30-35页 |
4.4.2 KMO检验和Barilett球形检验 | 第35页 |
4.4.3 先进制造业主因子的提取 | 第35-36页 |
4.4.4 公共因子碎石图 | 第36页 |
4.4.5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 第36-37页 |
4.4.6 公因子权重和因子值 | 第37页 |
4.4.7 各个因子的得分计算 | 第37-41页 |
5 提高江西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建议 | 第41-45页 |
5.1 制定江西省先进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 第41页 |
5.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集聚,提升江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 第41页 |
5.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江西,提升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 第41-42页 |
5.4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教育发展,提升江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 第42页 |
5.5 促进先进制造业名牌战略,提高“江西制造”的竞争力 | 第42-43页 |
5.6 通过增强省内的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地提升江西省的总体竞争力 | 第43页 |
5.7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性,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发展 | 第43-45页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