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1 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8-9页 |
1.2 植物数量性状QTL定位方法 | 第9-12页 |
1.2.1 QTL定位群体 | 第9页 |
1.2.2 QTL定位原理 | 第9-10页 |
1.2.3 QTL定位方法 | 第10-12页 |
1.3 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1 杂种优势的概述 | 第12页 |
1.3.2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1.4 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原理及应用 | 第14-16页 |
1.4.1 单片段代换系构建原理 | 第14页 |
1.4.2 单片段代换系作图群体特点 | 第14-15页 |
1.4.3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QTL定位及基因效应 | 第15-16页 |
1.4.4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16页 |
1.5 本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3.1 玉米植株性状的表型分析 | 第24-26页 |
3.2 玉米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3.3 玉米植株性状的QTL分析 | 第28-30页 |
3.3.1 玉米株高QTL分析 | 第28-29页 |
3.3.2 玉米穗位高QTL分析 | 第29-30页 |
3.4 玉米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定位 | 第30-33页 |
3.4.1 玉米株高HL定位 | 第30-32页 |
3.4.2 玉米穗位高HL定位 | 第32-33页 |
3.5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杂种优势分析 | 第33-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