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5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1.2.1 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1.2.2 国外学者对文化自觉的研究综述 | 第17页 | 
| 1.2.3 湘西文化的文化自觉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1页 |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 第2章 文化自觉的理论概述 | 第22-26页 | 
| 2.1 文化自觉的概念解读 | 第22-24页 | 
| 2.1.1 文化自觉的提出 | 第22-23页 | 
| 2.1.2 文化自觉的内涵 | 第23-24页 | 
| 2.2 文化自觉的基本特征 | 第24-26页 | 
| 2.2.1 理性特征 | 第24-25页 | 
| 2.2.2 历史性特征 | 第25页 | 
| 2.2.3 实践性特征 | 第25-26页 | 
| 第3章 湘西文化的界定及特点 | 第26-37页 | 
| 3.1 湘西文化的界定 | 第26-29页 | 
| 3.1.1 文化的定义 | 第26页 | 
| 3.1.2 湘西的区域界定 | 第26-27页 | 
| 3.1.3 湘西文化的定义及成因 | 第27-29页 | 
| 3.2 不同时期的湘西文化 | 第29-34页 | 
| 3.2.1 石器时代的湘西文化 | 第29-30页 | 
| 3.2.2 多元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湘西文化 | 第30-31页 | 
| 3.2.3 现、当代的湘西文化 | 第31-34页 | 
| 3.3 湘西文化的特点 | 第34-37页 | 
| 3.3.1 强烈的民族意识 | 第34-35页 | 
| 3.3.2 浓重的巫风色彩 | 第35-36页 | 
| 3.3.3 顽强的进取精神 | 第36-37页 | 
| 第4章 湘西文化面临的危机及原因 | 第37-42页 | 
| 4.1 湘西文化面临的危机 | 第37-39页 | 
| 4.1.1 民族语言和服饰趋于消亡 | 第37-38页 | 
| 4.1.2 民族歌舞和体育面临失传 | 第38页 | 
| 4.1.3 民族建筑和习俗日益改变 | 第38-39页 | 
| 4.2 湘西文化出现危机的原因 | 第39-42页 | 
| 4.2.1 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 | 第39-40页 | 
| 4.2.2 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中的风俗习惯变化 | 第40页 | 
| 4.2.3 外来文化融入中的本土文化消解 | 第40-42页 | 
| 第5章 湘西文化的文化自觉事象及路径 | 第42-49页 | 
| 5.1 湘西文化的文化自觉事象 | 第42-45页 | 
| 5.1.1 族群语言与官方语言相结合的语言文化自觉 | 第42-43页 | 
| 5.1.2 地域特色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行为文化自觉 | 第43-44页 | 
| 5.1.3 古朴自然与现代时尚相统一的娱乐文化自觉 | 第44-45页 | 
| 5.2 湘西文化的文化自觉路径 | 第45-49页 | 
| 5.2.1 主体自省——辩证认知湘西文化 | 第45-46页 | 
| 5.2.2 客观扶持——积极传承湘西文化 | 第46-47页 | 
| 5.2.3 不断创新——构建新的湘西文化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