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45页 |
1.1 量子点概述 | 第11-17页 |
1.1.1 量子点光学特性 | 第12-13页 |
1.1.2 量子点合成 | 第13-14页 |
1.1.3 量子点修饰及生物功能化 | 第14-17页 |
1.2 掺杂量子点 | 第17页 |
1.3 掺杂量子点分类和光学特性 | 第17-21页 |
1.3.1 锰掺杂量子点 | 第17-19页 |
1.3.2 铜掺杂量子点 | 第19-20页 |
1.3.3 镧系元素掺杂量子点 | 第20-21页 |
1.3.4 其它掺杂量子点 | 第21页 |
1.4 掺杂量子点光学生物传感器 | 第21-30页 |
1.4.1 荧光传感器 | 第21-26页 |
1.4.2 磷光传感器 | 第26-28页 |
1.4.3 化学发光传感器 | 第28-29页 |
1.4.4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 第29-30页 |
1.5 生物成像 | 第30-32页 |
1.6 论文的立题思想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5页 |
2 透明质酸室温磷光“turn-on”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 第45-61页 |
2.1 引言 | 第45-4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2.2.2 仪器 | 第47页 |
2.2.3 MPA包裹Mn-ZnS量子点合成 | 第47页 |
2.2.4 PDAD-Mn-ZnS量子点制备 | 第47-48页 |
2.2.5 透明质酸测定方法 | 第48页 |
2.2.6 样品预处理 | 第48页 |
2.2.7 样品测定 | 第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2.3.1 MPA包裹Mn掺杂ZnS量子点和PDAD-Mn-ZnS量子点表征 | 第48-50页 |
2.3.2 透明质酸检测可行性分析 | 第50-51页 |
2.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1-52页 |
2.3.4 透明质酸检测 | 第52-53页 |
2.3.5 PDAD-Mn-ZnS量子点和透明质酸作用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2.3.6 外源物质干扰 | 第55-56页 |
2.3.7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6页 |
2.4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3 基于PRET原理构建微球菌核酸酶磷光传感器的研究 | 第61-77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62-63页 |
3.2.2 仪器 | 第63页 |
3.2.3 MPA包裹Mn-dopedZnSQDs合成 | 第63页 |
3.2.4 PDAD-QDs制备 | 第63页 |
3.2.5 PDAD-QDs和DNA-ROX磷光能量共振转移 | 第63页 |
3.2.6 MNase活性检测 | 第63页 |
3.2.7 培养基样品预处理 | 第63-64页 |
3.2.8 培养基样品检测 | 第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3.3.1 MPA包裹Mn-dopedZnS量子点和PDAD-QDs表征 | 第64-66页 |
3.3.2 PRET体系的构建 | 第66-67页 |
3.3.3 DNA-ROX浓度对RTP的影响 | 第67-68页 |
3.3.4 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68-69页 |
3.3.5 MNase的检测 | 第69-70页 |
3.3.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70-71页 |
3.3.7 特异性分析 | 第71-72页 |
3.3.8 RTP传感器优势 | 第72页 |
3.4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4 碱性磷酸酶室温磷光探针构建及在其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 | 第77-93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8-80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78-79页 |
4.2.2 仪器 | 第79页 |
4.2.3 MPA包裹Mn-ZnS量子点合成 | 第79页 |
4.2.4 ALP检测过程 | 第79页 |
4.2.5 抑制剂筛选 | 第79页 |
4.2.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79-8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8页 |
4.3.1 Mn掺杂ZnS量子点表征 | 第80-81页 |
4.3.2 ALP检测可行性分析 | 第81-82页 |
4.3.3 Mn-ZnSQDs与Eu~(3+)的相互作用 | 第82-84页 |
4.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84-85页 |
4.3.5 ALP检测 | 第85-87页 |
4.3.6 选择性分析 | 第87页 |
4.3.7 抑制剂筛选 | 第87-88页 |
4.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88页 |
4.4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5 基于适配体纳米复合物构建细胞色素C室温磷光传感器的研究 | 第93-107页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4-96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94页 |
5.2.2 仪器 | 第94-95页 |
5.2.3 合成PEI包裹Mn-dopedZnS量子点 | 第95页 |
5.2.4 制备PEI-Mn-ZnSQDs/CBD复合物 | 第95页 |
5.2.5 细胞色素C检测 | 第95页 |
5.2.6 实际样品检测 | 第95-9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2页 |
5.3.1 PEI包裹Mn-dopedZnS量子点表征 | 第96-97页 |
5.3.2 PEI包裹Mn掺杂ZnS量子点与CBD的结合 | 第97页 |
5.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97-98页 |
5.3.4 Cytc与CBD的分子对接 | 第98-99页 |
5.3.5 PEI-Mn-ZnSQDs/CBD纳米复合物用于Cytc检测 | 第99-100页 |
5.3.6 特异性分析 | 第100-101页 |
5.3.7 实际样品检测 | 第101-102页 |
5.4 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6 结论 | 第107-10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