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群组推荐聚合策略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 群组推荐算法研究 | 第15-16页 |
1.3.2.1 基于传统个性化推荐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1.3.2.2 将其他领域研究方法应用于群组推荐 | 第15-16页 |
1.3.3 在不同环境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3.3.1 基于社交网络的群组推荐研究 | 第16页 |
1.3.3.2 基于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群组推荐理论研究与分析 | 第20-30页 |
2.1 概念及推荐生成过程 | 第20-22页 |
2.1.1 群组推荐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群组推荐的生成过程 | 第21-22页 |
2.1.2.1 模型聚合 | 第21-22页 |
2.1.2.2 推荐结果聚合 | 第22页 |
2.2 群组推荐的关键技术 | 第22-25页 |
2.2.1 群组的特征或偏好的获取 | 第22-23页 |
2.2.2 聚合策略 | 第23-24页 |
2.2.3 群组动态性处理 | 第24-25页 |
2.3 群组推荐方法分类 | 第25-26页 |
2.4 群组推荐的实验及评价指标 | 第26-28页 |
2.4.1 群组推荐的实验 | 第26-27页 |
2.4.2 群组推荐的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2.5 群组推荐系统未来面临的挑战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基于SVD++的协同过滤群组推荐算法 | 第30-44页 |
3.1 相关知识 | 第30-37页 |
3.1.1 SVD++模型 | 第30-31页 |
3.1.2 数据稀疏性 | 第31-32页 |
3.1.2.1 概念 | 第31-32页 |
3.1.2.2 计算公式 | 第32页 |
3.1.2.3 数据稀疏性的解决方法 | 第32页 |
3.1.3 协同过滤 | 第32-37页 |
3.1.3.1 协同过滤概念及分类 | 第32-35页 |
3.1.3.2 相似性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3.1.3.3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评分预测 | 第36-37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3.3 评分矩阵的分解 | 第38-39页 |
3.4 群组的形成和特征因子的聚合 | 第39-40页 |
3.4.1 群组的形成 | 第39页 |
3.4.2 特征因子的聚合 | 第39-40页 |
3.4.2.1 聚合函数及聚合策略 | 第39-40页 |
3.4.2.2 群组成员特征因子聚合 | 第40页 |
3.5 群组评分预测及推荐列表的形成 | 第40-41页 |
3.6 算法描述及处理过程 | 第41-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4.1 实验数据及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4.1.1 实验数据 | 第44-45页 |
4.1.2 实验评价指标 | 第45页 |
4.2 实验环境及实验方案 | 第45-46页 |
4.2.1 实验环境 | 第45-46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46页 |
4.3 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50页 |
4.3.1 本文算法在不同规模群组上的效果 | 第46-47页 |
4.3.2 与传统群组推荐算法的效果比较 | 第47-49页 |
4.3.3 数据稀疏性对群组推荐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4.3.4 不同填充方案的效果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基于SVD++的协同过滤群组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7页 |
5.1 设计原理 | 第51页 |
5.2 设计方案 | 第51-52页 |
5.3 系统功能界面展示 | 第52-56页 |
5.3.1 系统主界面 | 第52-53页 |
5.3.2 数据加载界面 | 第53页 |
5.3.3 群组形成界面 | 第53-54页 |
5.3.4 群组推荐界面 | 第54-55页 |
5.3.5 推荐效果评价界面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7-5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