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鸭论文

不同养殖方式及添加益生菌对蛋鸭肠道微生物及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9页
    1 目前蛋鸭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2 蛋鸭的不同养殖方式第16-18页
        2.1 地面平养第16-17页
        2.2 网上平养第17页
        2.3 笼养第17-18页
    3 家禽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8-26页
        3.1 家禽肠道微生物的概念第18-19页
        3.2 家禽肠道的优势菌群第19-20页
        3.3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第20-23页
            3.3.1 微生物--宿主代谢第21页
            3.3.2 免疫调节第21-22页
            3.3.3 影响宿主生长性能第22-23页
        3.4 影响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因素第23-26页
            3.4.1 遗传因素第23页
            3.4.2 环境因素第23-24页
            3.4.3 饮食和饲料添加剂第24-25页
            3.4.4 日龄第25-26页
    4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6-27页
        4.1 16S rRNA的基础概念第26页
        4.2 16S rRNA的结构第26-27页
        4.3 16S rRNA的进展第27页
    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不同的养殖方式对绍兴鸭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宿主生理机能的影响第29-57页
    1 引言第29-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37页
        2.1 实验材料第31-34页
            2.1.1 动物的饲养和管理第31页
            2.1.2 表型测定和肠腔内容物的收集第31-33页
            2.1.3 肝脏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33-34页
        2.2 实验方法第34-37页
            2.2.1 DNA的提取和16S rRNA扩增子测序第34页
            2.2.2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第34-35页
            2.2.3 细菌多样性分析第35页
            2.2.4 共表达网络分析第35页
            2.2.5 基于16S rRNA基因的宏基因组功能预测第35-36页
            2.2.6 统计分析第36-37页
    3 结果第37-52页
        3.1 不同养殖方式下绍兴鸭的蛋品质第37页
        3.2 不同养殖方式下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第37-39页
        3.3 肠道和肝脏石蜡切片的形态学描述第39-41页
        3.4 不同养殖方式下绍兴鸭不同肠段的肠道菌群第41-42页
        3.5 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第42-45页
        3.6 胃肠道不同肠段微生物群落组成第45-47页
        3.7 两种不同养殖方式下绍兴鸭肠道微生物KEGG功能预测第47-51页
        3.8 网养和地面平养条件下盲肠微生物组成与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4 讨论第52-55页
        4.1 不同养殖方式对绍兴鸭不同肠段微生物的组成的影响第53页
        4.2 不同养殖方式下不同肠段的优势菌群与相关功能分析第53-55页
        4.3 盲肠微生物与不同养殖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第55页
    5 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添加益生菌对蛋鸭生长性状及肠道微生物组成、功能差异分析第57-88页
    1 引言第57-5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2.1 实验材料第58-61页
            2.1.1 益生菌第58页
            2.1.2 实验动物管理及基础日粮第58-60页
            2.1.3 表型测定与回肠、盲肠内容物样品的采集第60页
            2.1.4 血清生化指标第60页
            2.1.5 回、盲肠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第60-61页
        2.2 实验方法第61-62页
            2.2.1 DNA提取第61页
            2.2.2 16S rRNA扩增子测序与分析第61-62页
    3 结果第62-83页
        3.1 产蛋性能第62-66页
        3.2 血清生化指标第66-72页
            3.2.1 血清蛋白指标第66-67页
            3.2.2 血清抗氧化指标第67-69页
            3.2.3 血清免疫指标第69-71页
            3.2.4 血清激素水平第71-72页
        3.3 回、盲肠肠道组织切片形态学分析第72-76页
            3.3.1 益生菌对回肠肠组织的形态学影响第72-74页
            3.3.2 益生菌对盲肠肠组织的形态学影响第74-76页
        3.4 益生菌对山麻鸭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第76-83页
    4 讨论第83-86页
        4.1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山麻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第83-84页
        4.2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山麻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84-85页
        4.3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山麻鸭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第85页
        4.4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山麻鸭肠回肠、盲肠菌群组成的影响第85-86页
    5 小结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附录A 缩略词表第97-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辣椒种间杂种创制、种间遗传图谱的构建和主要农艺性状OTL定位
下一篇:乌梅丸加减治疗早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