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女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子宫肿瘤论文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洛铂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机制及宫颈癌介入化疗的PET/MR疗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英文缩略语第12-16页
第一部分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洛铂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第16-36页
    1 前言第16-17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7-23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2.1.1 细胞株第17页
            2.1.2 分子生物学主要试剂第17页
            2.1.3 用于细胞培养的试剂第17-18页
            2.1.4 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所用试剂第18页
            2.1.5 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第18页
            2.1.6 主要仪器第18-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2.1 宫颈癌Hela细胞培养与传代第19页
            2.2.2 最佳感染指数测定第19页
            2.2.3 测定腺病毒表达载体沉默效率第19-20页
            2.2.4 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oechst33342染色分析细胞凋亡、观察细胞形态第20页
            2.2.5 MTT法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的活性第20页
            2.2.6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第20-21页
            2.2.7 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第21-23页
            2.2.8 统计学方法第23页
    3 实验结果第23-30页
        3.1 p53基因腺病毒联合洛铂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第23-25页
        3.2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洛铂诱导的Hela细胞活性抑制第25-26页
        3.3 p53基因导入提高了洛铂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率第26-27页
        3.4 p53基因导入增敏洛铂诱导细胞内促凋亡蛋白激酶切割激活第27-28页
        3.5 p53基因导入诱导细胞内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加第28页
        3.6 重组人p53腺病毒导入增强了洛铂诱导的Mcl-1蛋白切割和细胞凋亡第28-30页
    4 讨论第30-35页
    5 结论第35-36页
第二部分 :重组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洛铂对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第36-47页
    1 前言第3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6-41页
        2.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2.1.1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第36-37页
            2.1.2 主要试剂第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41页
            2.2.1 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培养第37-38页
            2.2.2 实验动物的饲养第38页
            2.2.3 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38页
            2.2.4 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和/或洛铂后测量体积、瘤重第38页
            2.2.5 Westernblot检测p53等蛋白的表达第38-40页
            2.2.6 统计学方法第40-41页
    3 实验结果第41-44页
        3.1 重组人p53腺病毒和/或洛铂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第41-43页
        3.2 平均肿瘤重量以及凋亡事件检测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6页
    5 结论第46-47页
第三部分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宫颈癌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及PET/MR评价第47-61页
    1 前言第47-4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8-51页
        2.1 材料第48-49页
            2.1.1 临床病例资料第48页
            2.1.2 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第48页
            2.1.3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第48-49页
        2.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2.2.1 介入化疗术方法及评价指标第49页
            2.2.2 PET/MR图像采集第49页
            2.2.3 PET/MR图像分析第49-50页
            2.2.4 疗效评价第50-51页
            2.2.5 数据分析第51页
    3 实验结果第51-56页
        3.1 入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疗效及毒副反应第51-52页
        3.2 首次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PET/MR参数变化及不同评价方式疗效对比第52-53页
        3.3 PET参数(SUL)与DW-MRI参数(mADC)之间相关性分析第53页
        3.4 TD与SUL和mADC的之间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3.5 不同临床疗效亚组的mADC、SUL、TD差异对比第54-56页
    4 讨论第56-60页
    5 结论第60-61页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综述第71-81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个人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5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下一篇:子痫前期母胎循环与母体颈动脉僵硬度及母体血清标记物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