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局限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制度溯源 | 第16-21页 |
2.1 美国DMCA临时例外制度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制度产生背景 | 第16-17页 |
2.1.2 制度制定特点 | 第17-18页 |
2.2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出台背景与特点 | 第18-21页 |
2.2.1 “解锁”规定出台背景 | 第18-19页 |
2.2.2 “解锁”规定演进过程 | 第19-21页 |
第3章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解析 | 第21-30页 |
3.1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的博弈焦点 | 第21-23页 |
3.1.1 法定因素 | 第21页 |
3.1.2 非侵权使用 | 第21-22页 |
3.1.3 不利影响 | 第22-23页 |
3.2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的内容变迁 | 第23-25页 |
3.2.1 “解锁”主体范围的变化 | 第24页 |
3.2.2 “解锁”客体与行为对象的变化 | 第24-25页 |
3.2.3 对“解锁”行为的限制 | 第25页 |
3.3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的逻辑结构 | 第25-28页 |
3.3.1 假定 | 第26-28页 |
3.3.2 行为模式 | 第28页 |
3.3.3 法律后果 | 第28页 |
3.4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的评析 | 第28-30页 |
3.4.1 使行为人“解锁”行为有法可依 | 第28页 |
3.4.2 无线设备解锁规定有望再度更新 | 第28-30页 |
第4章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启示 | 第30-36页 |
4.1 立法模式——结合“因素主义”与“规则主义” | 第30-32页 |
4.1.1 美国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例外的立法模式借鉴 | 第30-31页 |
4.1.2 美国无线设备解锁例外规定的立法模式借鉴 | 第31-32页 |
4.2 立法内容——完善“解锁”例外规定的具体内容 | 第32-36页 |
4.2.1 “解锁”主体规定的借鉴 | 第32-33页 |
4.2.2 “解锁”客体规定的借鉴 | 第33-34页 |
4.2.3 “解锁”行为规定的借鉴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