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检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9页 |
|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Android系统和Hook技术介绍 | 第22-36页 |
| 2.1 Android系统简介 | 第22-30页 |
| 2.1.1 Android架构设计 | 第22-24页 |
| 2.1.2 Android系统的核心组件 | 第24-27页 |
| 2.1.3 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 | 第27-30页 |
| 2.2 Hook技术简介 | 第30-32页 |
| 2.2.1 Java层hook | 第31页 |
| 2.2.2 Native层hook | 第31-32页 |
| 2.2.3 全局hook | 第32页 |
| 2.3 Android应用安装包简介 | 第32-35页 |
| 2.3.1 应用安装包结构 | 第32-34页 |
| 2.3.2 应用配置文件 | 第34-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6-40页 |
| 3.1 现有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案 | 第36-37页 |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7页 |
| 3.3 系统方案流程 | 第37-38页 |
| 3.4 本文系统的优势 | 第38-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应用分类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50页 |
| 4.1 随机森林算法介绍 | 第40-41页 |
| 4.1.1 Bagging | 第40-41页 |
| 4.1.2 随机森林算法 | 第41页 |
| 4.2 应用分类模块的设计 | 第41-43页 |
| 4.2.1 构建特征向量集 | 第41-43页 |
| 4.2.2 应用分类 | 第43页 |
| 4.3 应用分类模块的实现 | 第43-48页 |
| 4.3.1 构建特征向量集 | 第43-46页 |
| 4.3.2 应用分类 | 第46-4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隐私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6页 |
| 5.1 隐私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50-51页 |
| 5.2 隐私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51-5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共谋攻击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4页 |
| 6.1 共谋攻击介绍 | 第56页 |
| 6.2 应用间通信渠道 | 第56-57页 |
| 6.3 共谋攻击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57-59页 |
| 6.3.1 hook应用间通信渠道 | 第57-58页 |
| 6.3.2 权限规则设计 | 第58-59页 |
| 6.4 共谋攻击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59-63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七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72页 |
| 7.1 实验工具及环境 | 第64页 |
| 7.2 应用分类模块实验 | 第64-66页 |
| 7.3 隐私信息管理模块实验 | 第66-68页 |
| 7.4 共谋攻击管理模块实验 | 第68-70页 |
| 7.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8.1 总结 | 第72-73页 |
| 8.2 未来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