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 1.2 超级电容器结构和分类 | 第13-15页 |
| 1.2.1 超级电容器结构 | 第13页 |
| 1.2.2 超级电容器分类 | 第13-15页 |
|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5-17页 |
| 1.3.1 双电层电极材料 | 第15-16页 |
| 1.3.2 赝电容电极材料 | 第16-17页 |
| 1.4 复合电极材料 | 第17-18页 |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2.1 实验试剂和原料 | 第20-21页 |
| 2.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1-22页 |
| 2.3 材料表征技术 | 第22页 |
| 2.3.1 X射线衍射 | 第22页 |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页 |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2页 |
| 2.3.4 X光电子能谱仪 | 第22页 |
|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第22页 |
| 2.4 材料电化学测试 | 第22-24页 |
| 2.4.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2-23页 |
| 2.4.2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23页 |
| 2.4.3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3-24页 |
| 第3章 镍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及三维核壳复合电极构筑 | 第24-32页 |
| 3.1 前言 | 第24页 |
| 3.2 镍纳米线制备 | 第24-25页 |
| 3.2.1 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3.2.2 材料表征 | 第25页 |
| 3.3 镍纳米线的可控制备 | 第25-28页 |
| 3.3.1 温度的影响 | 第26页 |
| 3.3.2 镍离子浓度影响 | 第26-27页 |
| 3.3.3 反应溶液与容器的容积占比 | 第27-28页 |
| 3.4 镍纳米线基三维核壳结构探索 | 第28-31页 |
| 3.4.1 镍纳米线@镍钴化合物纳米片 | 第29-30页 |
| 3.4.2 镍纳米线@镍钴化合物纳米线 | 第30-3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NiNW@NiCo_2O_4/NF复合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2-42页 |
| 4.1 引言 | 第32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 4.3 材料表征和分析 | 第32-38页 |
| 4.4 电化学测试和分析 | 第38-4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NiNW@NiCo-DH/NF复合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61页 |
| 5.1 前言 | 第42页 |
| 5.2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 5.3 材料表征与分析 | 第42-46页 |
| 5.4 电化学表征和分析 | 第46-51页 |
| 5.5 NiNW@NiCo-DH/NF循环性能机制研究 | 第51-60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