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6-3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18页 |
1.2 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1.2.1 化学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1.2.2 应用技术研究 | 第19-21页 |
1.2.3 化学改性 | 第21-25页 |
1.3 碱木质素的应用现状 | 第25页 |
1.4 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 | 第25-26页 |
1.4.1 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4.2 碱木质素抗氧化活性的改良 | 第26页 |
1.5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6-28页 |
1.5.1 金属催化剂 | 第26-27页 |
1.5.2 酸催化剂 | 第27-28页 |
1.5.3 多功能催化剂 | 第28页 |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8-32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28-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6.3 创新点 | 第31-32页 |
2 催化剂SO_4~(2-)/ZrO_2的制备及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 | 第32-53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3页 |
2.2.2 碱木质素的提取 | 第33页 |
2.2.3 碱木质素的分析 | 第33-35页 |
2.2.4 催化剂SO_4~(2-)/ZrO_2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5 催化剂SO_4~(2-)/ZrO_2的表征 | 第36页 |
2.2.6 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 | 第36-37页 |
2.2.7 产物的表征 | 第37-39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9-51页 |
2.3.1 原料木质素的表征 | 第39-40页 |
2.3.2 催化剂SO_4~(2-)/ZrO_2的表征 | 第40-42页 |
2.3.3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4 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添加量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5 产物得率和分子量分布 | 第46-47页 |
2.3.6 催化剂SO_4~(2-)/ZrO_2对有机溶剂木质素的降解和活化作用 | 第47页 |
2.3.7 红外谱图分析 | 第47-49页 |
2.3.8 核磁共振分析 | 第49-50页 |
2.3.9 反应机制推测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3 催化剂CuO/SO_4~(2-)/ZrO_2的制备及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 | 第53-66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3页 |
3.2.2 催化剂CuO/SO_4~(2-)/ZrO_2的制备 | 第53-54页 |
3.2.3 催化剂CuO/SO_4~(2-)/ZrO_2的表征 | 第54页 |
3.2.4 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 | 第54页 |
3.2.5 产物的表征 | 第54-5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55-64页 |
3.3.1 催化剂CuO/SO_4~(2-)/ZrO_2的表征 | 第55-56页 |
3.3.2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56-58页 |
3.3.3 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添加量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58-60页 |
3.3.4 产物得率和分子量分布 | 第60-61页 |
3.3.5 红外谱图分析 | 第61页 |
3.3.6 核磁共振分析 | 第61-63页 |
3.3.7 反应机制推测 | 第63-64页 |
3.3.8 CuO/SO_4~(2-)/ZrO_2和SO_4~(2-)/ZrO_2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效果的比较 | 第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催化剂Pd/SO_4~(2-)/ZrO_2的制备及其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 | 第66-83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4.2.2 催化剂Pd/SO_4~(2-)/ZrO_2的制备 | 第66-67页 |
4.2.3 催化剂Pd/SO_4~(2-)/ZrO_2的表征 | 第67页 |
4.2.4 碱木质素的氢化还原反应 | 第67页 |
4.2.5 产物的表征 | 第67-68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68-81页 |
4.3.1 催化剂Pd/SO_4~(2-)/ZrO_2的表征 | 第68-70页 |
4.3.2 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添加量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3 溶剂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4 红外谱图分析 | 第73-76页 |
4.3.5 核磁共振分析 | 第76-77页 |
4.3.6 催化机制推测 | 第77-80页 |
4.3.7 Pd/SO_4~(2-)/ZrO_2和其它催化剂对碱木质素氢化还原反应效果的比较 | 第80-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5 氢化还原反应对碱木质素抗氧化活性的改善 | 第83-105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3-85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83-84页 |
5.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84页 |
5.2.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84页 |
5.2.4 还原力 | 第84-85页 |
5.2.5 木质素种类、羟值含量、分子量和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 | 第85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85-103页 |
5.3.1 SO_4~(2-)/ZrO_2催化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活性 | 第85-88页 |
5.3.2 SO_4~(2-)/ZrO_2催化有机溶剂木质素的抗氧化活性 | 第88-90页 |
5.3.3 CuO/SO_4~(2-)/ZrO_2催化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活性 | 第90-92页 |
5.3.4 [Bmim]Cl催化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活性 | 第92-94页 |
5.3.5 CuO/SO_4~(2-)/ZrO_2催化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活性 | 第94-96页 |
5.3.6 不同催化体系对木质素抗氧化活性提高效果的比较 | 第96-97页 |
5.3.7 木质素种类、羟值含量、分子量和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 | 第97-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结论 | 第105-107页 |
研究前景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页 |
授权专利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