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17页 |
1.4 论文研究范畴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18-19页 |
1.5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严寒地区工业厂房围护结构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2.1 严寒地区气候特征 | 第21页 |
2.2 严寒地区工业厂房概述 | 第21-22页 |
2.3 严寒地区工业厂房围护结构现状 | 第22-25页 |
2.3.1 工业厂房主要结构类型 | 第22页 |
2.3.2 墙体构造主要类型 | 第22-23页 |
2.3.3 屋面构造主要类型 | 第23-24页 |
2.3.4 门窗构造类型 | 第24-25页 |
2.4 严寒地区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能耗现状及室内热环境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2.4.1 围护结构能耗现状 | 第25-26页 |
2.4.2 室内热环境现状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EPS模块体系围护结构技术分析 | 第28-44页 |
3.1 EPS模块体系围护结构概述 | 第28-30页 |
3.1.1 EPS模块体系定义 | 第28页 |
3.1.2 EPS模块体系特点 | 第28-29页 |
3.1.3 EPS模块不同类别规格 | 第29-30页 |
3.2 EPS模块墙体保温构造技术 | 第30-37页 |
3.2.1 墙体构造做法 | 第30-36页 |
3.2.2 墙体施工要点 | 第36-37页 |
3.3 EPS模块屋面保温构造技术 | 第37-39页 |
3.3.1 屋面构造做法 | 第38页 |
3.3.2 屋面施工要点 | 第38-39页 |
3.4 EPS模块地面保温构造技术 | 第39-40页 |
3.4.1 地面构造做法 | 第39-40页 |
3.4.2 地面施工要点 | 第40页 |
3.5 EPS模块体系性能特点 | 第40-42页 |
3.5.1 力学性能 | 第40页 |
3.5.2 耐火性能 | 第40-41页 |
3.5.3 节能性能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模拟分析 | 第44-67页 |
4.1 模拟软件选择 | 第44页 |
4.2 模型建立及模拟参数设定 | 第44-48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44-47页 |
4.2.2 参数设定 | 第47-48页 |
4.3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节能组合方案模拟分析 | 第48-58页 |
4.3.1 围护结构组合方案 | 第48-49页 |
4.3.2 不同围护结构组合方案冷热负荷分析 | 第49-51页 |
4.3.3 不同围护结构组合方案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51-58页 |
4.4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效果分析 | 第58-65页 |
4.4.1 基准围护结构冷热负荷模拟 | 第58-59页 |
4.4.2 节能贡献率计算分析 | 第59-60页 |
4.4.3 自然室温分析 | 第60-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实例分析 | 第67-78页 |
5.1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实例概况 | 第67-69页 |
5.1.1 厂房简介 | 第67页 |
5.1.2 围护结构构造做法 | 第67-69页 |
5.2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 第69-73页 |
5.2.1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围护结构冷热负荷分析 | 第71-72页 |
5.2.2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全年室内温湿度模拟分析 | 第72-73页 |
5.3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围护结构经济性分析 | 第73-77页 |
5.3.1 围护结构节能投资 | 第73-76页 |
5.3.2 围护结构节能收益 | 第76页 |
5.3.3 围护结构投资回收期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79页 |
6.3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