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

钼调控黄棕壤氮素转化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5-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29页
    1.1 土壤氮素循环概况第16-20页
        1.1.1 土壤氮素的来源第16-18页
        1.1.2 土壤氮素损失第18-20页
    1.2 土壤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第20-23页
        1.2.1 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第20-22页
        1.2.2 反硝化作用及反硝化微生物第22-23页
    1.3 钼对生态系统氮素转化的调控第23-26页
        1.3.1 植物氮代谢过程第23页
        1.3.2 植物根际微域过程第23-24页
        1.3.3 土壤过程第24-25页
        1.3.4 土壤酶活性第25-26页
    1.4 土壤钼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第26页
    1.5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第26-29页
        1.5.1 基于生物化学的传统培养分析方法第26-27页
        1.5.2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第27-29页
2 研究背景、目标及内容第29-33页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9-30页
    2.2 研究目标第30-31页
    2.3 研究内容第31-32页
        2.3.1 长期施钼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第31页
        2.3.2 土壤钼丰缺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第31页
        2.3.3 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功能微生物丰度对土壤钼水平的响应第31页
        2.3.4 土壤pH对钼调控土壤N_2O释放的微生物过程的影响第31-32页
    2.4 技术路线第32-33页
3 长期施钼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第33-56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4-45页
        3.2.1 试验设计第34页
        3.2.2 供试材料第34页
        3.2.3 样品采集第34-36页
        3.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6-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53页
        3.3.1 蔬菜累积产量、氮携出量和肥料氮利用率第45页
        3.3.2 土壤氮组分含量第45-47页
        3.3.3 土壤酶活性第47-49页
        3.3.4 土壤PDA、GNR和SRR第49-50页
        3.3.5 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数量第50-52页
        3.3.6 相关性分析第52-53页
    3.4 讨论第53-55页
    3.5 总结第55-56页
4 土壤钼丰缺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第56-90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4.2.1 试验设计及田间小区情况第57页
        4.2.2 供试材料第57-58页
        4.2.3 样品采集第58页
        4.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58-6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0-83页
        4.3.1 土壤理化性质第60-61页
        4.3.2 土壤16S rRNA数量第61-62页
        4.3.3 土壤硝化功能微生物数量第62-63页
        4.3.4 土壤反硝化功能微生物数量第63-65页
        4.3.5 土壤细菌16S rRN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第65-74页
        4.3.6 土壤真菌18S rRN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第74-83页
    4.4 讨论第83-89页
        4.4.1 施钼和季节变化对土壤细菌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第83-85页
        4.4.2 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种类第85-86页
        4.4.3 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变化第86-87页
        4.4.4 施钼和季节变化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87-89页
    4.5 小结第89-90页
5 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功能微生物丰度对土壤钼水平的响应第90-105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5.2.1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91-92页
        5.2.2 供试材料第92页
        5.2.3 样品采集第92页
        5.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92-9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3-102页
        5.3.1 土壤理化性状第93-94页
        5.3.2 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氮含量和氮携出量第94-95页
        5.3.3 土壤氮组分含量第95-96页
        5.3.4 土壤酶活性第96-98页
        5.3.5 土壤PDA和ANR第98页
        5.3.6 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数量第98-100页
        5.3.7 相关性分析第100-102页
    5.4 讨论第102-104页
        5.4.1 不同钼水平对根际、非根际土壤肥力和氮分配机制的影响第102页
        5.4.2 不同钼水平对根际、非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第102-104页
    5.5 小结第104-105页
6 土壤pH对钼调控土壤N_2O释放的微生物过程的影响第105-130页
    6.1 引言第105-106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06-111页
        6.2.1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06页
        6.2.2 供试材料第106-107页
        6.2.3 样品采集第107页
        6.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07-111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111-127页
        6.3.1 土壤N_2O释放速率第111-112页
        6.3.2 土壤NO_3~--N含量第112-114页
        6.3.3 土壤NH_4~+-N含量第114-116页
        6.3.4 土壤硝化微生物数量第116-119页
        6.3.5 土壤反硝化微生物数量第119-124页
        6.3.6 相关性分析第124-127页
    6.4 讨论第127-129页
        6.4.1 酸性、碱性土壤N_2O释放机制的不同第127-128页
        6.4.2 钼调控酸性、碱性土壤N_2O释放的微生物机制的比较第128-129页
    6.5 小结第129-130页
7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第130-133页
    7.1 主要结论第130-131页
    7.2 创新之处第131-132页
    7.3 研究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9页
附录Ⅰ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几种地带性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转化
下一篇:免耕与秸秆还田对稻麦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