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第10-12页 |
1.2.2 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2.3 近邻结构物相互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项目概况 | 第15-57页 |
2.1 拟建道路工程情况 | 第15-17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25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2.2.2 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2.2.3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2.2.5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1页 |
2.2.6 岩土参数建议取值 | 第21-25页 |
2.3 轨道工程情况 | 第25-35页 |
2.3.1 嘉陵江北桥头~曹家湾区间 | 第25-27页 |
2.3.2 曹家湾站 | 第27-33页 |
2.3.3 曹家湾站~蔡家站区间 | 第33-35页 |
2.4 拟建道路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 第35-51页 |
2.4.1 拟建道路与嘉陵江北桥头~曹家湾区间结构关系 | 第35-40页 |
2.4.2 拟建道路与曹家湾站结构关系 | 第40-46页 |
2.4.3 拟建道路与曹家湾站~蔡家站区间结构关系 | 第46-51页 |
2.5 项目对轨道交通结构影响等级划分 | 第51-53页 |
2.6 项目风险源识别 | 第53-54页 |
2.6.1 K0+760~K2+192与K2+377~K2+760区间隧道 | 第53页 |
2.6.2 K2+192~K2+377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 | 第53-54页 |
2.7 对轨道交通拟采取的保护方案及其他要求与建议 | 第54-56页 |
2.7.1 拟采取的保护方案 | 第54-55页 |
2.7.2 其他要求与建议 | 第55-56页 |
2.8 评估范围及评估依据 | 第56页 |
2.8.1 评估范围 | 第56页 |
2.8.2 评估内容 | 第56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轨道站点的安全影响评估技术 | 第57-94页 |
3.1 计算软件、参数选取与确定计算荷载 | 第57-59页 |
3.1.1 计算软件选取 | 第57-58页 |
3.1.2 计算参数选取 | 第58页 |
3.1.3 确定计算荷载 | 第58-59页 |
3.2 工点1(曹家湾站)计算分析 | 第59-92页 |
3.2.1 剖面7-7’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60-64页 |
3.2.2 剖面8-8’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64-69页 |
3.2.3 剖面9-9’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69-74页 |
3.2.4 1号出入口荷载-结构法计算分析 | 第74-82页 |
3.2.5 2号出入口荷载-结构法计算分析 | 第82-86页 |
3.2.6 1号活塞风井荷载-结构法计算分析 | 第86-9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四章 轨道路段区间的安全影响评估技术 | 第94-136页 |
4.1 工点2(嘉陵江北桥头~曹家湾区间)计算分析 | 第94-109页 |
4.1.1 剖面1-1’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94-102页 |
4.1.2 剖面3-3’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02-109页 |
4.1.3 嘉陵江北桥头~曹家湾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结论 | 第109页 |
4.2 工点3(曹家湾站~蔡家站区间)计算分析 | 第109-133页 |
4.2.1 剖面13-13’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10-115页 |
4.2.2 剖面14-14’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15-122页 |
4.2.3 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22-132页 |
4.2.4 曹家湾站~蔡家站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结论 | 第132-133页 |
4.3 工程类比 | 第133-135页 |
4.3.1 L50路(一期)工程 | 第133-134页 |
4.3.2 N区E路施工对轨道三号线龙头寺站及区间隧道影响 | 第134-1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8页 |
5.1 评估结论 | 第136页 |
5.2 研究结论 | 第136-137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