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23页 |
1.2.1 溶洞-井筒应力分布相互影响研究 | 第11-16页 |
1.2.2 Schwarz交替法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1.2.3 裂缝起裂机理方面的研究 | 第18-23页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任意形状溶洞分布下的平面应力计算 | 第26-51页 |
2.1 复变函数解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27-30页 |
2.1.1 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表示 | 第27页 |
2.1.2 边界条件的复变函数 | 第27-28页 |
2.1.3 两复应力函数φ_1(z)和ψ_1(z)的形式 | 第28-29页 |
2.1.4 映射函数与保角变换 | 第29-30页 |
2.2 柯西积分法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2.3 解析延拓法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2.3.1 柯西型积分 | 第32-34页 |
2.3.2 单连通域中的Riemann问题 | 第34-35页 |
2.3.3 解析延拓 | 第35-36页 |
2.4 复变函数解析解的求解步骤 | 第36-37页 |
2.5 单孔任意形状孔洞的复变函数解析解 | 第37-50页 |
2.5.1 任意形状断面孔洞的解析延拓法求解 | 第37-43页 |
2.5.2 圆形断面孔洞的解析延拓法求解 | 第43-45页 |
2.5.3 椭圆形断面孔洞的解析延拓法求解 | 第45-5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溶洞作用下的井筒应力分布及破裂压力计算 | 第51-64页 |
3.1 物理模型 | 第51-52页 |
3.2 井筒应力分布计算 | 第52-60页 |
3.3 井壁破裂压力计算 | 第60-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计算分析与讨论 | 第64-90页 |
4.1 模型验证分析 | 第64-72页 |
4.2 井筒应力分布计算分析与讨论 | 第72-79页 |
4.2.1 溶洞大小对井筒附近应力影响 | 第75-76页 |
4.2.2 圆心距c的影响分析 | 第76-77页 |
4.2.3 主应力影响分析 | 第77-78页 |
4.2.4 溶洞不同方位角影响分析 | 第78-79页 |
4.3 井壁破裂压力计算分析与讨论 | 第79-88页 |
4.3.1 溶洞大小对破裂压力影响 | 第80-82页 |
4.3.2 圆心距对破裂压力影响 | 第82-84页 |
4.3.3 主应力对破裂压力影响 | 第84-86页 |
4.3.4 溶洞不同方位角对破裂压力影响 | 第86-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0-92页 |
5.1 结论 | 第90-91页 |
5.2 建议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