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探索历史街区和现代社会的融合 | 第15页 |
| ·反思以往国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三义街保护模式 | 第15-16页 |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8页 |
| ·地域环境 | 第16-17页 |
|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概况 | 第20-31页 |
| ·国外历史街区改造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简介 | 第20-25页 |
| ·历史建筑保护概念的形成 | 第20页 |
| ·由单体建筑向历史街区保护观念的转变 | 第20-21页 |
| ·由静态保存向动态保护模式的转变 | 第21-23页 |
|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践 | 第23-25页 |
| ·国内历史街区改造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案例简介 | 第25-30页 |
| ·国内历史街区改造相关理论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践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荆州三义街历史街区历史沿革和现状调研 | 第31-42页 |
| ·荆州古城概况 | 第31-35页 |
| ·历史沿革 | 第31-32页 |
| ·荆州古城文化特色 | 第32-34页 |
| ·荆州古城的城市空间现状 | 第34-35页 |
| ·荆州三义街历史街区概况 | 第35-39页 |
| ·历史沿革 | 第35-36页 |
| ·区位及周边环境概况 | 第36-37页 |
|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要求 | 第37-38页 |
| ·街区现状概况 | 第38-39页 |
| ·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 第39-41页 |
| ·用地现状 | 第39-40页 |
| ·建筑年代 | 第40页 |
| ·建筑风貌 | 第40-41页 |
| ·建筑质量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荆州三义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业态策略 | 第42-49页 |
| ·影响三义街历史街区改造的因素 | 第42-44页 |
| ·经济因素 | 第42-43页 |
| ·政治因素 | 第43页 |
| ·文化因素 | 第43-44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原则 | 第44-46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44页 |
| ·原真性原则 | 第44-45页 |
| ·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 | 第45-46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方式 | 第46-47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功能结构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三义街保护和改造的建筑设计策略 | 第49-57页 |
| ·三义街保护和改造的动态策略 | 第49-50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的分级保护 | 第50-52页 |
| ·核心保护区保护 | 第50-51页 |
|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 | 第51-52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风貌保护 | 第52-54页 |
| ·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 | 第53页 |
| ·一般历史建筑风貌保护 | 第53-54页 |
| ·一般建筑风貌保护 | 第54页 |
| ·新建建筑的风貌 | 第54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地块功能的调整 | 第54-55页 |
| ·三义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营造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