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钼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引言第8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8-9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第8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8-9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9-14页
        1.3.1 碳负极材料第9-10页
        1.3.2 锡基负极材料第10-11页
        1.3.3 硅基负极材料第11页
        1.3.4 钼钨基过渡金属化合物第11-14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与研究方法第15-19页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15-16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6页
    2.3 电极材料的表征第16-17页
        2.3.1 XRD表征第16页
        2.3.2 SEM和EDS表征第16-17页
    2.4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17页
        2.4.1 电极片的制备第17页
        2.4.2 电池的组装第17页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7-18页
        2.5.1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17-18页
        2.5.2 循环伏安测试(CV)第18页
        2.5.3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18页
    2.6 电化学性能计算第18-19页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MOS_2纳米花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9-26页
    3.1 引言第19页
    3.2 实验部分第19-20页
        3.2.1 不同水热温度条件下MOS_2的制备第19-20页
        3.2.2 电池组装第2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0-24页
        3.3.1 XRD分析第20-21页
        3.3.2 SEM分析第21页
        3.3.3 EDS分析第21-22页
        3.3.4 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2-24页
    3.4 小结第24-26页
第四章 水热法制备MOS_2/C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6-33页
    4.1 引言第26页
    4.2 实验部分第26-27页
        4.2.1 不同碳含量的MOS_2/C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6-27页
        4.2.2 电池组装第2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27-32页
        4.3.1 XRD分析第27页
        4.3.2 SEM分析第27-28页
        4.3.3 EDS分析第28-29页
        4.3.4 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9-32页
    4.4 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 水热法制备棒状COMOO_4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3-52页
    5.1 引言第33页
    5.2 PH值对COMO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3-39页
        5.2.1 材料合成与器件组装第33-34页
        5.2.2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5.3 水热温度对COMO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9-45页
        5.3.1 材料合成与器件组装第39页
        5.3.2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5.4 水热时间对COMO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5-50页
        5.4.1 材料合成与器件组装第45-46页
        5.4.2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5.5 小结第50-52页
第六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COMOO_4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2-59页
    6.1 引言第52页
    6.2 实验部分第52-53页
        6.2.1 不同焙烧温度下COMOO_4材料的制备第52-53页
        6.2.2 电池组装第5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6.3.1 XRD分析第53-54页
        6.3.2 SEM分析第54-55页
        6.3.3 EDS分析第55页
        6.3.4 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5-58页
    6.4 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COWO_4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9-65页
    7.1 引言第59页
    7.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7.2.1 不同焙烧温度下COWO_4材料的制备第59页
        7.2.2 电池组装第59-60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7.3.1 XRD分析第60页
        7.3.2 SEM分析第60-61页
        7.3.3 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1-64页
    7.4 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口供电公司综合业务数据网组网规划和优化改造方案
下一篇:醋酸纤维的高压热解行为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