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8页
     ·关于贫困与反贫困的基本理论第13-15页
     ·我国关于扶贫开发政策与扶贫资金绩效的研究第15-16页
     ·关于贫困线与扶贫标准的确定研究第16-18页
   ·本文研究相关约定第18-19页
     ·低保与扶贫的界定第18页
     ·贫困线、贫困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区别第18-19页
     ·扶贫对象第19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9-21页
第2章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的理论分析第21-32页
   ·财政扶贫的基本理论第21-22页
     ·公共财政理论中的财政扶贫理论第2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财政扶贫理论第21-22页
     ·管理学理论中的财政扶贫理论第22页
   ·反贫能力的涵义与表现第22-25页
     ·反贫与扶贫第22-23页
     ·反贫能力的主要涵义第23-24页
     ·反贫能力的主要表现第24-25页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与收入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的比较分析第25-32页
     ·财政扶贫两种导向的涵义差别第25-26页
     ·财政扶贫两种导向的经济后果差异第26-28页
     ·财政扶贫两种导向在表现机制上的差别第28-30页
     ·财政扶贫两种导向的主要联系第30-32页
第3章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的确定第32-41页
   ·影响财政扶贫标准的基本因素第32-35页
     ·扶贫目标第32页
     ·评测单位第32-33页
     ·指标选择第33页
     ·时间跨度第33-34页
     ·区域差异第34页
     ·动态调整第34-35页
   ·影响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的重要因素第35-37页
     ·基本的生存能力第35-36页
     ·潜在的发展能力第36-37页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的动态调整第37-41页
     ·扶贫标准动态调整的原因第37-38页
     ·扶贫标准的调整时点选择第38-39页
     ·扶贫标准的调整比率选择第39-41页
第4章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1-60页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的问卷设计第41-45页
     ·问卷项目收集第41页
     ·问卷项目整理步骤第41-42页
     ·问卷项目初步设计第42-45页
   ·问卷效度与信度的检验第45-53页
     ·预测试第46页
     ·第二次预测试第46-49页
     ·正式测试第49-53页
   ·问卷调查结果及应用分析第53-60页
     ·样本均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3-54页
     ·财政扶贫两种导向在扶贫标准影响因素上的差异的探索性分析第54-58页
     ·实证分析的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关于财政扶贫标准的问卷调查(正式测试)第66-69页
附录:关于财政扶贫标准的问卷调查(第二次预测试)第69-72页
附录:关于财政扶贫标准的问卷调查(预测试)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优化视角下的中国土地税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民营金字塔企业过度投资及其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