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

珠江三角洲自然生态空间规划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生态空间规划研究概况第14-21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4-18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8-21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3页
        1.3.1 城市群第21页
        1.3.2 生态过程第21-22页
        1.3.3 生态空间第22页
        1.3.4 自然度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4-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25页
    1.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6-45页
    2.1 地理位置和范围第26-27页
        2.1.1 地理位置第26页
        2.1.2 范围第26-27页
    2.2 自然地理第27-30页
        2.2.1 地质地貌第27页
        2.2.2 气象第27-28页
        2.2.3 水文第28-29页
        2.2.4 土壤第29页
        2.2.5 植被与植物多样性第29-30页
        2.2.6 野生动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第30页
    2.3 社会经济第30-32页
        2.3.1 人口和民族第30-31页
        2.3.2 城市化水平第31页
        2.3.3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第31-32页
    2.4 主要地表设施第32-34页
        2.4.1 块状设施第32-33页
        2.4.2 线状设施第33-34页
    2.5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第34-43页
        2.5.1 珠江三角洲主要生态系统第34-37页
        2.5.2 生态环境特征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37-43页
    2.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定位第43-44页
        2.6.1 国家层面定位第43-44页
        2.6.2 省层面定位第44页
    2.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珠江三角洲自然生态斑块空间分析第45-68页
    3.1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自然生态斑块空间分析第45-63页
        3.1.1 分析因子选择原则第45页
        3.1.2 分析单因子选择第45-46页
        3.1.3 生态敏感性评价等级第46-52页
        3.1.4 生态敏感性单因子分析第52-60页
        3.1.5 生态敏感性多因子叠加分析第60-62页
        3.1.6 自然生态斑块空间第62-63页
    3.2 基于自然度的自然生态斑块空间分析第63-67页
        3.2.1 分析单因子的选择第63-65页
        3.2.2 自然度单因子分析第65-66页
        3.2.3 自然度多因子叠加分析第66-67页
        3.2.4 自然生态斑块自然度第67页
    3.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珠江三角洲生态过程分析第68-82页
    4.1 生态流分析方法第68页
    4.2 珠江三角洲生态空间生态流分析第68-79页
        4.2.1 分析单因子选择第68-71页
        4.2.2 生态流单因子分析第71-78页
        4.2.3 生态流多因子叠加分析第78-79页
    4.3 珠江三角洲生态过程与生态空间关系第79-81页
        4.3.1 生态过程第79页
        4.3.2 生态空间关系分析第79-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珠江三角洲自然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第82-107页
    5.1 自然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目标与原则第82-83页
        5.1.1 构建目标研究第82页
        5.1.2 构建原则研究第82-83页
    5.2 自然生态空间体系建构第83-104页
        5.2.1 规模第83-91页
        5.2.2 类型第91-100页
        5.2.3 空间第100-102页
        5.2.4 功能第102-104页
    5.3 自然生态空间体系的特征第104-106页
        5.3.1 自然生态斑块特征第104-105页
        5.3.2 生态廊道特征第105页
        5.3.3 生态节点特征第105-106页
        5.3.4 自然生态空间体系功能特征第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107-109页
    6.1 结论第107-108页
    6.2 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4页
图表索引第114-117页
附录第117-118页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119页
    1.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8页
    2.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及活化方式研究
下一篇:膏体燃气发生器热启动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