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重载混凝土路面研究 | 第11-13页 |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研究 | 第13-14页 |
1.3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重载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与设计参数分析 | 第16-29页 |
2.1 重载与普通轴载的区别 | 第16-18页 |
2.2 重载混凝土路面的疲劳方程与轴载换算讨论 | 第18-23页 |
2.2.1 重载混凝土路面的疲劳方程 | 第19-20页 |
2.2.2 重载混凝土路面的轴载换算 | 第20-22页 |
2.2.3 不同轴载换算公式下的换算系数分析 | 第22-23页 |
2.3 不同轴载谱对重载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 第23-28页 |
2.3.1 重载混凝土路面的轴载谱 | 第23-25页 |
2.3.2 不同轴载谱的重载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2.3.3 轴载谱对重载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重载交通下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 第29-38页 |
3.1 弹性地基板理论 | 第29页 |
3.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3 重载混凝土路面结构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30-34页 |
3.3.1 有限元模型参数 | 第31页 |
3.3.2 网格划分对有限元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地基尺寸对有限元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基层板超宽对有限元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重载交通荷载对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响应 | 第34-37页 |
3.4.1 轮胎接地压力与作用面积 | 第34-35页 |
3.4.2 不同重轴载作用的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 | 第35-36页 |
3.4.3 重载交通荷载对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传力杆与环境温度对重载混凝土路面的影响分析 | 第38-52页 |
4.1 不同传荷方式与分析模型 | 第38-40页 |
4.2 传力杆对重载混凝土路面的影响 | 第40-47页 |
4.2.1 传力杆直径 | 第40-44页 |
4.2.2 传力杆间距 | 第44-46页 |
4.2.3 传力杆安装偏差 | 第46-47页 |
4.3 环境温度对重载混凝土路面的影响 | 第47-51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层间三种破坏形式在重载混凝土路面的发展过程 | 第52-66页 |
5.1 层间结合程度对重载混凝土路面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 层间三种破坏形式 | 第53-54页 |
5.3 重载混凝土路面接缝破坏的发展过程 | 第54-65页 |
5.3.1 路面割缝阶段 | 第54-57页 |
5.3.2 层间支承弱化阶段 | 第57-59页 |
5.3.3 板底脱空阶段 | 第59-64页 |
5.3.4 基层完全开裂阶段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接缝处置方法与维修技术 | 第66-74页 |
6.1 重载混凝土路面病害 | 第66-69页 |
6.1.1 唧泥 | 第66-67页 |
6.1.2 错台 | 第67页 |
6.1.3 接缝碎裂 | 第67-68页 |
6.1.4 板角断裂 | 第68-69页 |
6.2 接缝损坏原因分析 | 第69-70页 |
6.2.1 路面结构自身的缺陷 | 第69页 |
6.2.2 路面接缝施工、养护不当 | 第69-70页 |
6.2.3 重交通荷载对路面接缝破坏的加剧 | 第70页 |
6.3 预防接缝破坏的处置方法 | 第70-72页 |
6.3.1 重视轴载谱调查 | 第70-71页 |
6.3.2 增强基层抗冲刷能力 | 第71页 |
6.3.3 改善层间结合状态 | 第71页 |
6.3.4 加强路面预防性养护 | 第71-72页 |
6.4 接缝损坏维修技术 | 第72-73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7.1 结论 | 第74-75页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工程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