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12-15页 |
1.1.1 氧化应激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 | 第13页 |
1.1.3 AD和氧化应激 | 第13-15页 |
1.1.4 PD和氧化应激 | 第15页 |
1.2 自噬 | 第15-18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第二章 自噬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18-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试剂材料 | 第18-1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2.1 细胞复苏 | 第19-20页 |
2.2.2 细胞传代 | 第20页 |
2.2.3 细胞冻存 | 第20-21页 |
2.2.4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21页 |
2.2.5 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 | 第21-22页 |
2.2.6 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2.2.7 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 | 第22页 |
2.2.8 HOECHST33342核染色观察 | 第22页 |
2.2.9 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 第22页 |
2.2.10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 | 第22-23页 |
2.2.11 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2.2.12 MDC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情况 | 第24页 |
2.2.1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24-25页 |
2.2.14 统计处理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47页 |
2.3.1 H_2O_2诱导PC12细胞凋亡 | 第26-30页 |
2.3.1.1 H_2O_2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 | 第26-27页 |
2.3.1.2 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3.1.3 H_2O_2对PC1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1.4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 第28-29页 |
2.3.1.5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 | 第29-30页 |
2.3.2 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第30-35页 |
2.3.2.1 H_2O_2诱导PC12损伤后细胞内产生ROS | 第30-31页 |
2.3.2.2 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2.3.2.3 不同浓度H_2O_2对CAT、T-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2.4 不同浓度H_2O_2对细胞内总NRF2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3 H_2O_2诱导PC12细胞自噬水平的改变 | 第35-36页 |
2.3.3.1 H_2O_2诱导PC12细胞自噬溶酶体增多 | 第35页 |
2.3.3.2 H_2O_2诱导PC12细胞LC3Ⅱ/LC3-Ⅰ比值升高 | 第35-36页 |
2.3.4 初步探讨自噬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第36-45页 |
2.3.4.1 抑制自噬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4.2 抑制自噬对双氧水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4.3 抑制自噬对双氧水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影响 | 第40页 |
2.3.4.4 抑制自噬对双氧水诱导细胞活性氧升高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4.5 抑制自噬对双氧水诱导细胞脂质过氧化物降低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4.6 抑制自噬对双氧水诱导细胞内CAT、T-SOD酶活性降低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4.7 抑制自噬对双氧水诱导细胞内总NRF2量变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5 讨论 | 第45-47页 |
2.4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