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1 政府投资决策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2 政府投资决策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路线图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 第17-26页 |
2.1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概述 | 第17-22页 |
2.1.1 投资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页 |
2.1.2 政府投资 | 第17-18页 |
2.1.3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的涵义和特点 | 第18-20页 |
2.1.4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1.5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原则 | 第21-22页 |
2.2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公共决策理论 | 第22页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2-23页 |
2.2.3 立法经济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4 委托代理的理论 | 第24页 |
2.3 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体系分析 | 第26-34页 |
3.1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特征 | 第26-27页 |
3.1.1 考虑全局性以公益性为导向 | 第26页 |
3.1.2 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目标 | 第26-27页 |
3.1.3 行政首长负责决策责任 | 第27页 |
3.2 我国政府投资决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7-33页 |
3.2.1 从我国立法角度的思考 | 第27-28页 |
3.2.2 责任追究制度有待完善 | 第28页 |
3.2.3 公众参与评价绩效模式有待完善 | 第28-29页 |
3.2.4 政府投资咨询意识不强 | 第29-31页 |
3.2.5 被咨询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 第31页 |
3.2.6 政府决策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3.2.7 政府投资规划具有局限性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决改进 | 第34-44页 |
4.1 政府投资应遵循的原则 | 第34-36页 |
4.1.1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 | 第34页 |
4.1.2 宏观与微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4.1.3 政府区域经济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35页 |
4.1.4 集中与分散相协调的原则 | 第35页 |
4.1.5 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原则 | 第35-36页 |
4.2 建立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监督机制 | 第36-38页 |
4.2.1 将不可行性和对抗性带入决策 | 第36页 |
4.2.2 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责任追踪制 | 第36-37页 |
4.2.3 提高公民权利,完善听证制度 | 第37-38页 |
4.3 完善政府投资决策运行机制 | 第38-41页 |
4.3.1 政府投资规划制度 | 第38-39页 |
4.3.2 政府投资决策咨询制度 | 第39-40页 |
4.3.3 政府投资决策的集体决策制度 | 第40-41页 |
4.4 改变政府价值观 | 第41-42页 |
4.4.1 正确定位政府在投资决策中的角色 | 第41-42页 |
4.4.2 纠正政府决策者错误的价值观 | 第42页 |
4.5 矫正政府投资决策非理性策略选择 | 第42-43页 |
4.5.1 简化和规范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审批程序 | 第42-43页 |
4.5.2 矫正政府投资范围 | 第43页 |
4.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44-51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44页 |
5.2 项目评价 | 第44-50页 |
5.2.1 有利于增加当地公共服务供给 | 第44页 |
5.2.2 公平、效率和问责 | 第44-45页 |
5.2.3 可实现性评价 | 第45页 |
5.2.4 责任风险分配 | 第45-48页 |
5.2.5 专家小组定性评审 | 第48页 |
5.2.6 监管框架 | 第48-50页 |
5.3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页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