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我国水环境概况 | 第10-11页 |
1.1.1 我国水资源概况 | 第10页 |
1.1.2 我国水污染概况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内污水处理发展与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外污水处理发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现状 | 第14-16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污水处理厂现状及进出水指标分析 | 第20-38页 |
2.1 污水处理厂概况 | 第20-21页 |
2.1.1 污水处理厂简介 | 第20页 |
2.1.2 设计进出水水质 | 第20页 |
2.1.3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2.2 处理构筑物现状及设备概况 | 第21-24页 |
2.2.1 粗格栅、进水泵房及配水井 | 第21-22页 |
2.2.2 一期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2.2.3 二期工程概况 | 第23-24页 |
2.2.4 深度处理概况 | 第24页 |
2.2.5 现有构筑物、设备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2.3 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分析 | 第24-25页 |
2.4 污水处理厂现状进水水质、保证率分析 | 第25-32页 |
2.4.1 进水水质分析 | 第25-28页 |
2.4.2 进水水质保证率分析 | 第28-32页 |
2.5 污水处理厂现状出水水质、保证率分析 | 第32-38页 |
2.5.1 出水水质分析 | 第32-34页 |
2.5.2 出水水质保证率分析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工艺方案研究 | 第38-56页 |
3.1 改造工程规模确定 | 第38页 |
3.2 改造工程进出水水质、处理程度确定 | 第38页 |
3.3 污水处理厂改造方案的选择原则 | 第38-39页 |
3.4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技术性分析 | 第39-42页 |
3.4.1 进水可生化性、微生物营养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2 出水未达标指标的分析 | 第40-41页 |
3.4.3 处理重点分析 | 第41-42页 |
3.5 生化处理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 第42-50页 |
3.5.1 碳源不足解决方法的研究 | 第42-47页 |
3.5.2 一期工程生物池改造方案研究 | 第47-48页 |
3.5.3 二期工程生物池改造方案研究 | 第48-49页 |
3.5.4 投加生物填料的方案研究 | 第49-50页 |
3.6 深度处理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 第50-56页 |
3.6.1 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 第51-52页 |
3.6.2 混凝沉淀工艺的研究 | 第52页 |
3.6.3 过滤工艺的研究 | 第52-54页 |
3.6.4 辅助除磷工艺的研究 | 第54页 |
3.6.5 消毒工艺的研究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运用程序量化法对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 第56-68页 |
4.1 量化法比选的指标体系 | 第56-57页 |
4.2 方案比选流程 | 第57-58页 |
4.3 软件系统概述 | 第58页 |
4.4 软件系统设计 | 第58-63页 |
4.4.1 设计思路 | 第58页 |
4.4.2 系统界面 | 第58-63页 |
4.5 总体改造方案的研究 | 第63-68页 |
4.5.1 改造工程量化法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4.5.2 总体改造方案确定 | 第64-68页 |
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工艺设计研究 | 第68-72页 |
5.1 改造工程处理构筑物统计 | 第68页 |
5.2 改造工程工艺设计研究 | 第68-72页 |
5.2.1 进水泵房 | 第68页 |
5.2.2 初沉池 | 第68-69页 |
5.2.3 一期工程生物池 | 第69页 |
5.2.4 二期工程生物池 | 第69-70页 |
5.2.5 高效沉淀池 | 第70-71页 |
5.2.6 鼓风机房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效益分析 | 第72-74页 |
6.1 环境效益分析 | 第72页 |
6.2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 第72-7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