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研究现状简要分析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研究思路第14页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4-16页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6-19页
    2.1 概念界定第16页
        2.1.1 国际贸易第16页
        2.1.2 贸易模式第16页
    2.2 理论基础第16-19页
        2.2.1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第16-17页
        2.2.2 要素禀赋理论第17页
        2.2.3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17页
        2.2.4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第17-19页
3 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46页
    3.1 中国—东盟贸易的现状第19-28页
        3.1.1 中国—东盟贸易总体规模第19-20页
        3.1.2 中国—东盟分国别贸易第20-23页
        3.1.3 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第23-26页
        3.1.4 中国—东盟贸易产品类型第26-28页
    3.2 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现状第28-39页
        3.2.1 产业协作分工模式第29-30页
        3.2.2 技术驱动贸易模式第30-33页
        3.2.3 贸易产业园区模式第33-34页
        3.2.4 贸易博览会模式第34-38页
        3.2.5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第38-39页
    3.3 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9-46页
        3.3.1 产业协作贸易模式升级受阻第39-40页
        3.3.2 技术驱动贸易模式缺乏创新性第40页
        3.3.3 贸易产业园区模式遇引资困境第40-42页
        3.3.4 博览会贸易模式缺乏专业发展第42-43页
        3.3.5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不对称性突出第43-46页
4 国际贸易发展模式经验借鉴第46-49页
    4.1 德国产业协作与展会贸易发展模式借鉴第46页
        4.1.1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第46页
        4.1.2 加大贸易展会扶持力度第46页
    4.2 美国技术与人才驱动贸易发展模式借鉴第46-47页
        4.2.1 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第47页
        4.2.2 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第47页
    4.3 日本产业协作贸易发展模式借鉴第47-49页
        4.3.1 政府鼓励产业转移第48页
        4.3.2 打响品牌战略第48-49页
5 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第49-52页
    5.1 优化升级贸易产业结构第49页
    5.2 提高产品差异化创新水平第49-50页
    5.3 健全产业园区人才激励制度第50页
    5.4 加强会展人员专业培训第50页
    5.5 完善跨境电商法律保障第50-52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2-54页
    6.1 结论第52页
    6.2 需要讨论的问题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导师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宿品牌形象中的体验设计研究--以慢享民宿为例
下一篇: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