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本文的创新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IPO抑价现象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一、国外学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 第13-19页 |
(一) 最早的抑价现象研究:尝甜头假说 | 第13-14页 |
(二)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抑价理论 | 第14-17页 |
(三) 基于信息对称的理论 | 第17-18页 |
(四) IPO抑价的二级市场解释 | 第18页 |
(五) 所有权和控制权方面 | 第18-19页 |
二、国内学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 第19-22页 |
(一) 国内学者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 | 第19-20页 |
(二) 国内学者对信息对称理论的检验 | 第20页 |
(三) 国内学者对信号模型的检验 | 第20页 |
(四) 国内学者对国外IPO抑价理论的综合检验 | 第20-21页 |
(五) 国内学者的其他研究 | 第21-22页 |
三、国内外IPO抑价理论的评述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5页 |
一、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23-24页 |
(一) 因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23-24页 |
(二) 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24页 |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一) 样本选择 | 第24页 |
(二)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三、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水平的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一) 总体样本IPO抑价水平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二) 年度IPO抑价水平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四、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一) 公司所处行业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二) 主承销商声誉对IPO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三) 不同地域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31-33页 |
(四) 市场走势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四部分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5-53页 |
一、变量选择与定义 | 第35页 |
(一) 因变量选择与定义 | 第35页 |
(二) 解释变量选择与定义 | 第35页 |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一) 样本选择 | 第35-36页 |
(二)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三、因子分析法 | 第36-46页 |
(一) 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36-37页 |
(二)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与相关概念 | 第37-39页 |
(三)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39页 |
(四) 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 | 第39-46页 |
四、IPO抑价问题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6-53页 |
(一) 实证研究假设 | 第46-48页 |
(二)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48-49页 |
(三)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检验 | 第49-51页 |
(四)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五部分 总体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3-59页 |
一、总体结论 | 第53-54页 |
(一) 关于我国股市IPO抑价的程度 | 第53-54页 |
(二)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我国股票市场的IPO抑价 | 第54页 |
(三) 发行方式和发行定价方式的市场化对IPO抑价有抑制作用 | 第54页 |
(四) 市场的走势对IPO抑价的影响 | 第54页 |
二、解决IPO抑价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54-59页 |
(一) 继续推进发行审核制度的变革 | 第54-56页 |
(二) 引入超额配售选择权 | 第56页 |
(三) 改革发行定价机制 | 第56-57页 |
(四) 培养投资者健康的投资理念,抑制过度投机 | 第57页 |
(五)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7-58页 |
(六) 建立对承销商的分级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