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14-15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第15-25页
    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第15-19页
        2.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涵第15-16页
        2.1.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第16-17页
        2.1.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影响因素第17-18页
        2.1.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及与信贷操作风险关系第18-19页
    2.2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与原则第19-21页
        2.2.1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第19页
        2.2.2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第19-21页
    2.3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第21-23页
        2.3.1 机制设计理论第21-22页
        2.3.2 行为金融学理论第22页
        2.3.3 内部控制理论第22-23页
    2.4 信贷操作风险度量理论第23-25页
        2.4.1 收入模型与证券因素模型第23页
        2.4.2 极值理论第23-24页
        2.4.3 信度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25-31页
    3.1 长安银行简介第25-26页
        3.1.1 长安银行发展简述第25页
        3.1.2 长安银行经营现状第25-26页
    3.2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第26-29页
        3.2.1 长安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26页
        3.2.2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层级与责任第26-29页
    3.3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事件统计及分析第29-31页
        3.3.1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事件统计第29页
        3.3.2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事件分析第29-31页
第四章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典型案例与存在的问题第31-40页
    4.1 信贷操作风险违规典型案例及解析第31-34页
        4.1.1 发放冒名贷款,贷款资金以贷解付银承第31页
        4.1.2 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存在虚假贸易背景第31-32页
        4.1.3 贷前调查不尽职,未发现企业重大风险第32页
        4.1.4 未落实放款前提条件发放贷款第32-33页
        4.1.5 贷后管理存在严重失职第33-34页
    4.2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4.2.1 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落实不到位第34页
        4.2.2 贷前调查问题第34-35页
        4.2.3 贷款发放与支付问题第35-36页
        4.2.4 贷后管理操作问题第36-37页
    4.3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第37-40页
        4.3.1 信贷操作风险识别方面第37-38页
        4.3.2 信贷操作风险评价方面第38页
        4.3.3 信贷操作风险控制与报告方面第38-40页
第五章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第40-49页
    5.1 信贷操作风险识别改进方案第40-44页
        5.1.1 明确信贷操作风险识别的要素第40页
        5.1.2 确定信贷操作风险识别的步骤第40-41页
        5.1.3 充分认识信贷操作风险识别的基本要求第41-42页
        5.1.4 规范信贷操作风险识别的方法第42-44页
    5.2 信贷操作风险评价改进方案第44-45页
        5.2.1 场景模拟法第44页
        5.2.2 打分卡第44-45页
        5.2.3 贝叶斯模型第45页
    5.3 信贷操作风险控制改进方案第45-49页
        5.3.1 信贷操作风险控制的主要逻辑第45-47页
        5.3.2 信贷操作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第47-49页
第六章 长安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改进配套措施第49-53页
    6.1 电子信息系统强化措施第49-50页
    6.2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进措施第50页
    6.3 人员培训、考核奖励措施第50-52页
        6.3.1 风险管理条线人员培训措施第50-51页
        6.3.2 完善信贷业务人员考核奖惩办法第51页
        6.3.3 信贷条线业务人员培训措施第51-52页
    6.4 风险管理文化培养措施第52-53页
结论与不足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生态型企业关联方交易财务风险与对策研究--以乐视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