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基督教论文--对基督教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建构--近代五旬节信仰实践模式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38页
    第一节 问题的引入第13-19页
        一、 五旬节信仰与中国基督教第13-15页
        二、 中国基督教的本土化问题第15-19页
        三、 基本问题第1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9-32页
        一、 关于五旬节-灵恩信仰的研究第20-24页
        二、 关于中国五旬节信仰实践的研究第24-31页
        三、 小结第31-3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第32-38页
        一、 研究方法:历史社会学的“解释”与“阐释”第32-35页
        二、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择第35-36页
        三、 资料说明第36-38页
第二章 理论框架:地方基督教建构的基本机制第38-55页
    第一节 全球地域化中的中国地方基督教第38-46页
        一、 全球地域化第38-42页
        二、 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内涵第42-46页
    第二节 地方基督教建构的基本机制第46-55页
        一、 信仰与信仰实践第46-48页
        二、 信仰的独立意义第48-50页
        三、 信仰与社会间的选择性亲和第50-53页
        四、 地方基督教建构的基本机制第53-55页
第三章 五旬节信仰在西方的产生及基本实践第55-74页
    第一节 五旬节运动的兴起第55-63页
        一、 知识与社会背景第56页
        二、 神学思想来源第56-59页
        三、 前奏:圣洁运动第59-60页
        四、 兴起事件:两次复兴第60-63页
    第二节 五旬节运动的发展第63-72页
        一、 发展原因:背景、信仰与传媒第63-66页
        二、 在美国的巩固与发展第66-70页
        三、 全球的扩展第70-72页
    第三节 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五旬节信仰在华的差传及其意义第74-126页
    第一节 差传的背景与场域第74-76页
    第二节 早期差传的主要活动及其模式第76-104页
        一、 本地信徒的凸显:华南的早期开拓第76-88页
        二、 合作与冲突:西部的推进第88-97页
        三、 东部的小团体运作第97-104页
    第三节 差传对在华基督教的主要意义第104-121页
        一、 五旬节信仰的传播第105-106页
        二、 差传对差会体系的冲击第106-111页
        三、 五旬节主义对奋兴主义的强化第111-118页
        四、 五旬节派的小团体地方化运作第118-120页
        五、 本地信徒作用和地位的凸显第120-121页
    第四节 差传的后续情况及其局限第121-126页
        一、 差传的后续情况第121-123页
        二、 作为差传事业的局限第123-126页
第五章 本土五旬节教派的兴起第126-208页
    第一节 现代化变迁中的在华基督教第126-132页
        一、 20 世纪前期的现代化变迁及其意义第126-128页
        二、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第128-131页
        三、 近代中国社会的严重危机第131-132页
    第二节 与圣灵的相遇:教派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成第132-152页
        一、 圣灵的赋能:魏恩波第132-140页
        二、 回归神家:敬奠瀛第140-148页
        三、 圣灵浇灌下的差会反叛者第148-152页
    第三节 末世救赎:本土五旬节教派的基本实践模式第152-194页
        一、 末世的真教会第153-166页
        二、 神启与神迹第166-188页
        三、 唯独《圣经》第188-192页
        四、 小结第192-194页
    第四节 本土五旬节教派的团体认同第194-208页
        一、 真耶稣教会第194-200页
        二、 耶稣家庭第200-204页
        三、 本土五旬节教派的团体认同第204-208页
结论第208-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33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33-23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234-235页
致谢第235-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柑橘碎叶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及其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体系建立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