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第二章 IPv4协议 | 第11-18页 |
·IPv4协议报头格式分析 | 第11-12页 |
·IPv4地址的分类 | 第12-14页 |
·A类地址 | 第13页 |
·B类地址 | 第13页 |
·C类地址 | 第13页 |
·D类地址 | 第13页 |
·E类地址 | 第13-14页 |
·ICMPv4协议 | 第14-16页 |
·ICMPv4报文类型 | 第14页 |
·ICMPv4回射请求和应答报文头部格式 | 第14-15页 |
·ICMPv4目标不可达报文 | 第15页 |
·ICMPv4超时报文头部格式 | 第15-16页 |
·IPv4协议的缺点 | 第16-17页 |
·IP地址的严重匮乏 | 第16-17页 |
·路由表体积庞大 | 第17页 |
·缺乏服务质量保证(QOS) | 第17页 |
·安全性不高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IPv6协议 | 第18-25页 |
·IPv6协议报头格式分析 | 第19-20页 |
·IPv6地址的分类 | 第20-21页 |
·单播(Unicast)地址 | 第20-21页 |
·任意播(AnyCast)地址 | 第21页 |
·组播(MultiCast)地址 | 第21页 |
·IPv6地址表示法 | 第21-22页 |
·ICMPv6协议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IPv4协议与IPv6协议比较 | 第25-28页 |
·网络数据转发速度方面 | 第25-26页 |
·基于不同协议的网络安全性能方面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基于朝阳师专校园网的IPv4向IPv6过渡策略分析 | 第28-43页 |
·综述 | 第28页 |
·双协议栈技术(Dual Stack) | 第28-32页 |
·隧道技术(Tunnel) | 第32-37页 |
·协议转换技术(Protocol Translation) | 第37-39页 |
·其他过渡策略 | 第39-42页 |
·IPv6局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 第39-41页 |
·IPv6节点与IPv4主干网络之间的通信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朝阳师专校园网升级方案 | 第43-48页 |
·朝阳师专校园网升级背景 | 第43-44页 |
·朝阳师专校园网升级方案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