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栽培的代料配方优选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 药理学研究 | 第11-13页 |
1.1 抗肿瘤作用 | 第11-12页 |
1.2 保肝抗炎作用 | 第12页 |
1.3 利尿作用 | 第12-13页 |
1.4 增强免疫作用 | 第13页 |
1.6 其他方面作用 | 第13页 |
2 化学成分结构研究 | 第13-16页 |
2.1 茯苓多糖基本化学结构 | 第13-15页 |
2.2 三萜类成分 | 第15-16页 |
2.3 其他成分 | 第16页 |
3 资源生态坏境研究 | 第16页 |
4 茯苓栽培技术的研究 | 第16-18页 |
5 茯苓代料栽培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不同代料配方茯苓生长状况的比较研究 | 第20-26页 |
1 试验场地概况 | 第20页 |
2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2 工具 | 第21页 |
3 方法与结果 | 第21-25页 |
3.1 不同代料栽培茯苓的产量 | 第21-24页 |
2.2 茯苓及代料茯苓产量的综合评价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代料茯苓的质量的比较研究 | 第26-36页 |
第一节 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6-32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6-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不同茯苓有效部位的提取物的测定 | 第32-34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2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第34-36页 |
1 六种不同茯苓成分的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2 讨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不同代料茯苓的药效比较研究 | 第36-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实验用品 | 第36-37页 |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37-38页 |
2 统计分析 | 第38页 |
3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代料栽培茯苓的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结语与创新 | 第46-47页 |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