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农村产业结构的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2.1 产业和产业分类 | 第18-19页 |
2.1.1 产业 | 第18页 |
2.1.2 产业分类 | 第18-19页 |
2.2 产业结构 | 第19-20页 |
2.3 农村产业结构 | 第20-22页 |
2.3.1 农村产业结构的涵义 | 第20页 |
2.3.2 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 第20-22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3.1 鄱阳湖区概况 | 第22-23页 |
3.2 余干县概况 | 第23-26页 |
3.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3.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6页 |
4 余干县血吸虫疫区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 第26-35页 |
4.1 余干县血吸虫疫情 | 第26-29页 |
4.1.1 鄱阳湖区血吸虫疫情 | 第26-27页 |
4.1.2 余干县血吸虫疫情 | 第27-29页 |
4.2 余干县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4.2.1 余干县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4.2.2 余干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4.2.3 余干县农村产业产值结构与从业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余干县血吸虫疫区与非疫区农村产业结构 | 第35-47页 |
5.1 余干县血吸虫疫区农村产业结构 | 第35-38页 |
5.1.1 血吸虫疫区农村农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5.1.2 血吸虫疫区农村从业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5.2 余干县非血吸虫疫区农村产业结构 | 第38-42页 |
5.2.1 非血吸虫疫区农村农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5.2.2 非血吸虫疫区农村从业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5.3 余干县血吸虫疫区与非疫区农村产业结构比较研究 | 第42-45页 |
5.3.1 种植业产业结构比较 | 第42-43页 |
5.3.2 农业产业结构比较 | 第43-44页 |
5.3.3 就业结构比较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6 余干县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比较 | 第47-58页 |
6.1 余干县各乡镇广义农业产业结构 | 第47-48页 |
6.1.1 各乡镇农业产业间比较 | 第47-48页 |
6.1.2 各农业产业乡镇间比较 | 第48页 |
6.2 余干县各乡镇狭义农业产业结构 | 第48-54页 |
6.2.1 各乡镇农作物类型比较 | 第48-49页 |
6.2.2 各类农作物乡镇间比较 | 第49-5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6.4 余干县农村经济发展措施 | 第54-58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7.1 基本结论 | 第58-60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