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给水泵振动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1.3.1 泵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页 |
| 1.3.2 泵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给水泵振动分析及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15-20页 |
| 2.1 给水泵振动分析 | 第15-16页 |
| 2.1.1 给水泵机械振动 | 第15页 |
| 2.1.2 给水泵水力振动 | 第15-16页 |
| 2.2 给水泵振动解决措施 | 第16-17页 |
| 2.2.1 给水泵机械振动解决措施 | 第16-17页 |
| 2.2.2 给水泵水力振动解决措施 | 第17页 |
| 2.3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17-19页 |
| 2.3.1 有限元分析思想 | 第17-18页 |
| 2.3.2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18-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给水泵模型的建立 | 第20-29页 |
| 3.1 给水泵的作用 | 第20-21页 |
| 3.2 给水泵的结构 | 第21-22页 |
| 3.3 给水泵主要零件材料 | 第22页 |
| 3.4 给水泵实验参数 | 第22-23页 |
| 3.5 给水泵的性能曲线 | 第23-25页 |
| 3.6 给水泵工作时压力分布 | 第25页 |
| 3.7 给水泵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4章 给水泵模态分析 | 第29-43页 |
| 4.1 模态分析概述 | 第29-31页 |
| 4.1.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29-30页 |
| 4.1.2 模态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4.1.3 模态分析主要步骤 | 第31页 |
| 4.2 转子的模态分析 | 第31-36页 |
| 4.2.1 转子单元属性的选择 | 第32-33页 |
| 4.2.2 转子网格划分 | 第33页 |
| 4.2.3 定义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 4.3 泵体和泵盖组合模态分析 | 第36-39页 |
| 4.3.1 单元属性的选择 | 第36页 |
| 4.3.2 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 4.3.3 边界条件定义 | 第37页 |
| 4.3.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4.4 给水泵的模态分析 | 第39-42页 |
| 4.4.1 选择单元属性 | 第39页 |
| 4.4.2 网格划分 | 第39页 |
| 4.4.3 定义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 4.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给水泵的谐响应分析 | 第43-49页 |
| 5.1 谐响应分析概述 | 第43页 |
| 5.2 谐响应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 5.3 完全法分析步骤 | 第44页 |
| 5.4 激振力作用下给水泵谐响应分析 | 第44-46页 |
| 5.4.1 激振力加载 | 第44页 |
| 5.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 5.5 周期压力作用下给水泵谐响应分析 | 第46-48页 |
| 5.5.1 压力加载 | 第46-47页 |
| 5.5.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6.1 结论 | 第49页 |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