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OCDMA系统二维地址码和SAC地址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OCDMA系统技术第10-12页
        1.2.1 OCDMA系统结构原理第10页
        1.2.2 OCDMA系统关键技术第10-12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13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典型的二维时域/频域地址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14-26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EPC/OCS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14-17页
        2.2.1 扩展素数码(EPC)的构造第14-15页
        2.2.2 单重合序列的构造第15-16页
        2.2.3 EPC/OCS的构造方法第16页
        2.2.4 EPC/OCS的性能分析第16-17页
    2.3 RSC/OCS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17-21页
        2.3.1 一维RSC的构造第17-18页
        2.3.2 RSC/OCS的构造方法第18-19页
        2.3.3 RSC/OCS的性能分析第19-21页
    2.4 ESPC/QCHC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21-25页
        2.4.1 扩展二次素数码(ESPC)的构造第21-22页
        2.4.2 二次全等跳频码的构造第22-23页
        2.4.3 ESPC/QCHC的构造第23页
        2.4.4 ESPC/QCHC的性能分析第23-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一维谱幅编码(SAC)地址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26-44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修正二次同余码(MQC)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26-29页
        3.2.1 MQC的构造第26-27页
        3.2.2 平衡检测法消除多址干扰的原理第27页
        3.2.3 MQC的性能分析第27-29页
    3.3 分块对角线码(PDC)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29-33页
        3.3.1 PDC的构造第29-32页
        3.3.2 PDC的性能分析第32-33页
    3.4 修正内循环素数码(MIRPC)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33-40页
        3.4.1 MIRPC的构造第33-35页
        3.4.2 部分平衡检测法第35-36页
        3.4.3 MIRPC的性能分析第36-40页
    3.5 修正二次素数码(MSSPC)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40-43页
        3.5.1 MSSPC的构造第40页
        3.5.2 MSSPC的性能分析第40-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二维谱幅编码(SAC)地址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44-53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二维矩阵(2D-MM)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44-47页
        4.2.1 2D-MM码的构造第44-45页
        4.2.2 2D-MM码系统消除多址干扰的原理第45-46页
        4.2.3 2D-MM码的系统误码率分析第46-47页
    4.3 二维多对角线(2D-MD)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第47-52页
        4.3.1 2D-MD码的构造第47-50页
        4.3.2 2D-MD码的性能分析第50-52页
    4.4 本章小节第52-5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5.1 全文总结第53-54页
    5.2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化能量利用的多中继选择和协作传输研究
下一篇:基于能量约束的MIMO和多用户中继选择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