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鸡血藤的概述 | 第13页 |
1.2 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2.1 多糖的分类 | 第14页 |
1.2.2 多糖的提取 | 第14-15页 |
1.2.3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5-16页 |
1.2.4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6-20页 |
1.2.5 多糖的结构分析及表征 | 第20-21页 |
1.2.6 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 第21页 |
1.2.7 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鸡血藤多糖的分离纯化、初步表征及硫酸化修饰 | 第23-40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2.1 多糖的提取 | 第24-25页 |
2.2.2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5-26页 |
2.2.3 多糖的分子量及纯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2.4 多糖的化学组成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5 多糖的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 | 第27-28页 |
2.2.6 多糖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28页 |
2.2.7 多糖的刚果红分析 | 第28-29页 |
2.2.8 多糖的红外分析 | 第29页 |
2.2.9 多糖的核磁分析 | 第29页 |
2.2.10 多糖的热性质分析 | 第29页 |
2.2.11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 | 第29-30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2.3.1 多糖的提取、纯化 | 第30页 |
2.3.2 多糖的分子量及纯度测定 | 第30-31页 |
2.3.3 化学组成测定 | 第31-33页 |
2.3.4 多糖的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 | 第33页 |
2.3.5 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 | 第33-34页 |
2.3.6 多糖的刚果红分析 | 第34-35页 |
2.3.7 多糖的红外分析 | 第35-36页 |
2.3.8 多糖的核磁分析 | 第36-37页 |
2.3.9 多糖的热性质分析 | 第37-38页 |
2.3.10 硫酸化多糖取代度分析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鸡血藤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 第40-53页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40-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2.1 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41页 |
3.2.2 多糖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41-42页 |
3.2.3 多糖的免疫活性 | 第42-44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3.4.1 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4-45页 |
3.4.2 多糖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45-47页 |
3.4.3 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硫酸化修饰多糖的抗凝血活性 | 第53-57页 |
4.1 仪器及试剂 | 第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1 APTT实验 | 第53页 |
4.2.2 PT实验 | 第53页 |
4.2.3 TT实验 | 第53-54页 |
4.3 统计分析 | 第54页 |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4-56页 |
4.4.1 APTT实验 | 第54-55页 |
4.4.2 TT实验 | 第55页 |
4.4.3 PT实验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5.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8页 |
5.3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