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鄱阳湖典型洲滩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方法第14-15页
        1.2.2 工程物探方法在地下水-湖水应用第15-16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21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1-35页
    2.1 鄱阳湖概况第21-25页
        2.1.1 地理位置第21-22页
        2.1.2 气候特征及水文第22-23页
        2.1.3 地质地貌概况第23-25页
    2.2 鄱阳湖典型洲滩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第25-28页
        2.2.1 湖岸带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第26-27页
        2.2.2 洲滩湿地地下水-湖水转换关系第27页
        2.2.3 碟形湖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第27-28页
        2.2.4 湖汊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第28页
    2.3 研究方法第28-33页
        2.3.1 室内试验第28-29页
        2.3.2 原位监测第29-30页
        2.3.3 地质雷达第30-32页
        2.3.4 高密度电法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鄱阳湖典型洲滩包气带岩性与地下水分布特征第35-45页
    3.1 地质雷达在典型湖岸带地下水位有效验证第35-37页
    3.2 地质雷达探测获取典型洲滩地下水位有效验证第37-39页
        3.2.1 地质雷达探测包气带结构的有效性第37-38页
        3.2.2 典型洲滩包气带岩性结构反演第38-39页
    3.3 高密度电法在该典型洲滩的适用性第39-42页
        3.3.1 野外工作方法第39-40页
        3.3.2 典型洲滩湿地地下水分布特征第40-42页
    3.4 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在试验区适用性对比分析第42-43页
        3.4.1 地质雷达适用性第42-43页
        3.4.2 高密度电法适用性第43页
        3.4.3 两种方法对比分析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鄱阳湖典型洲滩地下水与湖水转化关系研究第45-53页
    4.1 地下水位观测点布置第45-46页
    4.2 鄱阳湖典型洲滩湖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第46-50页
        4.2.1 典型洲滩水文条件及地下水位动态第46-47页
        4.2.2 鄱阳湖地下水与湖水互相关分析第47-48页
        4.2.3 鄱阳湖典型洲滩地下水与湖水同位素分析第48-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3页
5 鄱阳湖典型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转化关系研究第53-61页
    5.1 鄱阳湖典型湖岸带剖面选取第53-54页
        5.1.1 典型剖面位置与选取依据第53-54页
        5.1.2 鄱阳湖典型湖岸带地下水动态监测第54页
    5.2 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作用关系第54-59页
        5.2.1 水化学离子测试结果分析第54-55页
        5.2.2 地下水流场特征第55-56页
        5.2.3 地下水与湖水位动态变化第56-57页
        5.2.4 地下水流速流向分析第57-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6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下水与湖水季节性转化机制研究第61-67页
    6.1 湖岸带不同季节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第61-63页
        6.1.1 湖岸带地下水-湖水水位动态第61页
        6.1.2 湖岸带地下水位-湖水位相关性第61-63页
    6.2 典型洲滩湿地不同季节地下水-湖水转化关系第63-65页
        6.2.1 典型洲滩湿地地下水-湖水水位动态第63-64页
        6.2.2 典型洲滩湿地地下水位-湖水位相关性第64-65页
    6.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7.1 研究结论第67-68页
    7.2 本文创新点第68-69页
    7.3 展望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泥质岩盖层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实现
下一篇:桂东北加里东期与钨矿有关花岗岩成岩成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