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法律信任及其建构--以社会信任理论为视角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语表 | 第10-13页 |
| 绪论 | 第13-19页 |
| 一、作为视角的社会信任理论 | 第19-28页 |
| (一)多学科视野下的社会信任 | 第19-23页 |
| (二)社会信任的三维阐述 | 第23-25页 |
| (三)社会信任的视角价值 | 第25-28页 |
| 二、社会信任视角下的法律信任观 | 第28-37页 |
| (一)法律信任的概念 | 第28-30页 |
| (二)法律信任的要素 | 第30-33页 |
| (三)法律信任的特征 | 第33-37页 |
| 三、法律信任的生成机制 | 第37-42页 |
| (一)功效理性机制 | 第37-38页 |
| (二)倾向态度机制 | 第38-39页 |
| (三)文化约束机制 | 第39-42页 |
| 四、我国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因 | 第42-49页 |
| (一)我国法律的值得信任性不高 | 第42-44页 |
| (二)中国人的法律信任感没有完全养成 | 第44-47页 |
| (三)我国传统文化内含法律不信任 | 第47-49页 |
| 五、基于社会信任的我国法律信任建构路径 | 第49-55页 |
| (一)提高我国法律的值得信任性 | 第49-52页 |
| (二)增强中国人的法律信任感 | 第52-53页 |
| (三)培育我国法律信任的文化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