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古代礼制论文

沈彤《仪礼小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5页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第8-10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14页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15页
一、写作背景第15-20页
    (一)沈彤生平及学术背景第15-17页
    (二)清初《仪礼》研究状况第17-20页
二、《仪礼小疏》之成书第20-25页
    (一)撰作动机第20-21页
    (二)撰作过程第21-22页
    (三)主要内容第22-24页
    (四)版本源流第24-25页
三、《仪礼小疏》研究成果第25-38页
    (一)文字训诂第25-26页
        1.训诂内容第25页
        2.词义系统梳理第25-26页
    (二)名物考证第26-27页
        1.考证器物名称第26-27页
        2.考证器物形制第27页
    (三)礼制考释第27-29页
        1.补充梳理礼制第27-28页
        2.评判现实礼制第28-29页
    (四)义理阐释第29-32页
        1.礼节中的义理内涵第29-30页
        2.器物中的象征意义第30-31页
        3.丧礼中敬重鬼神的思想第31页
        4.礼仪中的人伦规范第31-32页
        5.称谓用字的义理内涵第32页
    (五)礼例归纳第32-35页
        1.观点汇总与规律总结第32-33页
        2.左、右尊尚情况分类第33-34页
        3.推测礼制规律第34-35页
    (六)明监本《仪礼注》勘正第35-38页
        1.讹误原因分析第35页
        2.是非判断方法第35-38页
四、《仪礼小疏》的解经特点第38-50页
    (一)以考据方法立论第38-40页
        1.名物考证方法第38-39页
        2.文字训诂方法第39-40页
    (二)寻绎礼例解经第40-42页
        1.依据礼例解经第40-41页
        2.它例例推判断第41-42页
    (三)引他经补定礼经第42-44页
        1.用于文字训诂第42页
        2.用于名物考订第42-43页
        3.用于礼制补证第43-44页
    (四)依制礼原则评判第44-46页
        1.情谊是否合宜第44页
        2.现实是否可行第44-45页
        3.礼仪吉凶属性第45-46页
        4.理义乖正论断第46页
    (五)从文法角度论定第46-50页
        1.用字规律第47页
        2.文本结构第47-48页
        3.语言修辞第48页
        4.文序文势第48-49页
        5.语境评判第49-50页
五、《仪礼小疏》评价第50-62页
    (一)《仪礼小疏》的学术贡献与影响第50-55页
        1.学术贡献第50-53页
        2.学术影响第53-55页
    (二)《仪礼小疏》存在的不足第55-62页
        1.经文解释的问题第55-59页
        2.文本编排的问题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附录一、沈彤年谱简编(1688——1752)第64-66页
附录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仪礼小疏》文本脱误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王肃对《孔子家语》的“义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