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5页 |
·核结构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7-8页 |
·高自旋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8-10页 |
·大型和超大型γ探测阵列的建立 | 第9页 |
·BGO晶体球 | 第9-10页 |
·放射性束流 | 第10页 |
·常用的核结构模型 | 第10-11页 |
·系统学分析方法 | 第11页 |
·目标核的选择 | 第11-15页 |
·A=120-130区核素的特点 | 第11-13页 |
·选择~(121)I核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和数据获取 | 第15-35页 |
·布居原子核高自旋态的方法 | 第15-20页 |
·重粒子融合蒸发反应 | 第15-17页 |
·重离子多重库仑激发 | 第17-18页 |
·重核诱发裂变瞬发γ谱学 | 第18-19页 |
·其它一些方法 | 第19-20页 |
·在束γ实验获得高自旋态过程和数据获取 | 第20-35页 |
·实验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电子学系统 | 第23-26页 |
·实验前的准备 | 第26-29页 |
·其它实验测量 | 第29-30页 |
·数据的离线分析 | 第30-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5-79页 |
·能级纲图的建立 | 第35-57页 |
·γ射线归属及级联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能级纲图 | 第36-57页 |
·组态指定 | 第57-63页 |
·γ射线相对强度及分支比的给出 | 第57-58页 |
·电磁跃迁几率比值B(M1)/B(E2)的实验及理论计算 | 第58-60页 |
·顺排角动量和Routhian | 第60-63页 |
·组态讨论 | 第63-65页 |
·~(121)I的形状共存 | 第65-66页 |
·带终结 | 第66-71页 |
·带交叉延迟 | 第71-72页 |
·A-130区碘与铯奇质量核形状共存研究 | 第72-7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摘要 | 第86-88页 |
Abstract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