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12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1.2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1.1.3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服药方法 | 第13页 |
1.2.2 血压测量 | 第13页 |
1.2.3 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 | 第13页 |
1.2.4 RHR测量 | 第13页 |
1.2.5 生化指标检测 | 第13页 |
1.2.6 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不良因素检测 | 第13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5-19页 |
2.1 三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和BMI比较 | 第15页 |
2.2 三组SBP和DBP值比较 | 第15-17页 |
2.3 三组生化指标值比较 | 第17页 |
2.4 三组引起心血管事件的不良因素比较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9-22页 |
3.1 RHR与高血压控制的相关性 | 第20页 |
3.2 RHR与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不良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第20-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综述 | 第31-3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