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SDN网络安全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7-28页 |
2.1 基于OPENFLOW的软件定义网络 | 第17-21页 |
2.1.1 OpenFlow与SDN关系 | 第17-18页 |
2.1.2 OpenFlow简介 | 第18-19页 |
2.1.3 协议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2.1.4 Packet-In消息 | 第20-21页 |
2.2 SDN网络与网络安全 | 第21-22页 |
2.2.1 SDN对网络安全的贡献 | 第21-22页 |
2.2.2 SDN自身安全问题 | 第22页 |
2.3 OPENFLOW协议与DOS攻击 | 第22-25页 |
2.3.1 SDN网络下的DoS攻击 | 第22-24页 |
2.3.2 常见DoS检测方案 | 第24-25页 |
2.4 攻击源检测 | 第25-27页 |
2.4.1 网络溯源技术 | 第25-26页 |
2.4.2 监测节点选取 | 第26-27页 |
2.4.3 攻击判断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PACKET-IN消息的攻击溯源方案设计 | 第28-45页 |
3.1 SDN网络攻击溯源分析 | 第28-30页 |
3.1.1 溯源对网络安全的意义 | 第28页 |
3.1.2 溯源方案分析 | 第28-29页 |
3.1.3 SDN网络溯源方案分析 | 第29-30页 |
3.2 SDN网络溯源方案设计 | 第30-35页 |
3.2.1 SDN网络溯源总体算法 | 第30-31页 |
3.2.2 SDN网络溯源示例 | 第31-32页 |
3.2.3 SDN网络溯源算法细节 | 第32-34页 |
3.2.4 溯源算法讨论 | 第34-35页 |
3.3 仿真方案 | 第35-41页 |
3.3.1 仿真工具介绍 | 第35-37页 |
3.3.2 创建拓扑 | 第37-38页 |
3.3.3 产生流量 | 第38-40页 |
3.3.3.1 产生背景流量 | 第39页 |
3.3.3.2 产生攻击流量 | 第39-40页 |
3.3.4 提取信息 | 第40-41页 |
3.3.4.1 获取目标数据包ID | 第40-41页 |
3.3.4.2 获取转发规则信息 | 第41页 |
3.3.5 匹配信息 | 第41页 |
3.4 仿真结果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监测节点的快速溯源方案设计 | 第45-63页 |
4.1 SDN网络快速溯源分析 | 第45-48页 |
4.1.1 快速溯源引入 | 第45-46页 |
4.1.2 快速溯源场景 | 第46-47页 |
4.1.3 快速溯源示例 | 第47-48页 |
4.2 监测节点选取算法 | 第48-53页 |
4.2.1 代价计算 | 第49-50页 |
4.2.2 监测节点选取方法 | 第50-52页 |
4.2.3 选取方法讨论 | 第52-53页 |
4.3 监测算法 | 第53-55页 |
4.4 仿真方案 | 第55-57页 |
4.4.1 监测节点选取算法 | 第55-56页 |
4.4.2 监测算法 | 第56页 |
4.4.3 方案对比 | 第56-57页 |
4.5 仿真结果 | 第57-61页 |
4.5.1 监测节点选取算法 | 第57-60页 |
4.5.2 监测算法 | 第60页 |
4.5.3 方案对比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