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前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针茅颖果芒刺对家畜危害防控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放牧利用和刈割管理草地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3 不同家畜采食习性研究 | 第15页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3.1 科学问题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2.2 样地设置与取样方法 | 第18-22页 |
2.2.1 模拟放牧实验 | 第18-19页 |
2.2.2 放牧实验 | 第19-21页 |
2.2.3 传统打草场针茅颖果数量等特征的调查 | 第21-22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3-42页 |
3.1 模拟放牧实验 | 第23-30页 |
3.1.1 不同月份模拟放牧实验大针茅单位面积营养枝和生殖枝枝条数的变化 | 第23-24页 |
3.1.2 不同月份模拟放牧试验大针茅种群及群落全年生物量变化 | 第24-25页 |
3.1.3 不同时间模拟放牧大针茅单位面积结实数的变化 | 第25-26页 |
3.1.4 不同时间模拟放牧大针茅有效抽穗率的变化 | 第26-27页 |
3.1.5 不同时间模拟放牧大针茅种子百粒重的变化 | 第27-28页 |
3.1.6 不同模拟放牧时间下各测量指标的综合比较 | 第28-30页 |
3.2 放牧实验 | 第30-37页 |
3.2.1 不同牧压和不同放牧家畜下大针茅群落主要优势种牧后地上现存量 | 第30-31页 |
3.2.2 不同牧压和不同放牧家畜下大针茅群落颖果成熟期地上现存量 | 第31-32页 |
3.2.3 不同牧压和不同放牧家畜下颖果成熟期大针茅生殖枝平均结实数 | 第32-33页 |
3.2.4 不同牧压于不同放牧家畜下颖果成熟期大针茅单位面积营养枝枝条数 | 第33-34页 |
3.2.5 不同牧压和不同放牧家畜下颖果成熟期大针茅单位面积颖果数 | 第34-35页 |
3.2.6 不同牧压和不同放牧家畜下颖果成熟期大针茅颖果百粒重 | 第35-36页 |
3.2.7 不同牧压和不同放牧家畜下颖果成熟期单位面积大针茅生殖枝枝条数 | 第36-37页 |
3.3 传统打草方式及放牧对控制针茅颖果效果的比较 | 第37-42页 |
3.3.1 打草与放牧方式下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较 | 第37-38页 |
3.3.2 打草与放牧方式下大针茅单位面积结实数和百粒重 | 第38-39页 |
3.3.3 打草与放牧方式下大针茅单位面积营养枝枝条数 | 第39-40页 |
3.3.4 打草与放牧方式下各测量指标的综合比较 | 第40-42页 |
四、讨论 | 第42-57页 |
4.1 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42-46页 |
4.1.1 不同时间模拟放牧对全年累积生物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2 不同牧压对大针茅群落颖果成熟期地上现存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4.1.3 不同放牧家畜对大针茅群落颖果成熟期地上现存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4 常年刈割对大针茅群落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 第46页 |
4.2 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对大针茅种群有效抽穗率和单位结实量的影响 | 第46-51页 |
4.2.1 不同时间模拟放牧对大针茅种群有效抽穗率和单位面积结实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2 不同牧压对大针茅种群单位面积结实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3 不同放牧家畜对大针茅种群单位面积结实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4 常年刈割对大针茅种群单位面积结实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对大针茅种群种子百粒重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1 不同模拟放牧时间对大针茅种群种子百粒重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2 不同牧压对大针茅种群种子百粒重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3 不同放牧家畜对大针茅种群种子百粒重的影响 | 第53页 |
4.4 控制针茅颖果芒刺对家畜危害最优放牧时间的探讨 | 第53-54页 |
4.5 控制针茅颖果芒刺对家畜危害最佳放牧牧压的探讨 | 第54-55页 |
4.6 控制针茅颖果芒刺对家畜危害最佳放牧家畜的探讨 | 第55-57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论文选题的项目来源 | 第66页 |